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学科魅力展示(图)(2)
饶毅不断致力于国内科研环境改革,2007年回国之后,与随后回国、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一起向中组部提议“千人计划”项目。这也是迄今中国大规模引进海外人才的最大举措。所谓“千人计划”,指的是中国
饶毅不断致力于国内科研环境改革,2007年回国之后,与随后回国、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一起向中组部提议“千人计划”项目。这也是迄今中国大规模引进海外人才的最大举措。所谓“千人计划”,指的是中国将在未来5到10年内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工作,并建立40至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饶毅认为,中国培养科学家的关键在于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目前,饶毅组织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已经展开。
科学家给大部分人的印象,应该都是一丝不苟的严肃人物。然而饶毅却是十足的话题人物。他为人风趣幽默,不拘小节,富有亲和力。每周的工作表上都安排午餐会,与同学们边吃边聊,是生科院一道独特的风景。其出版《饶议科学》一书,在上海签名售书,并受湖南卫视邀请参加谈话节目,被学生们昵称为“非典型科学家”“学术超男”,也造就了一大批学生粉丝。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北大生科院活跃而不失严谨的学术气氛下,很多优秀的青年人才纷纷涌现。
2006年的影响世界华人颁奖典礼上,与杨振宁、丁俊晖、刘翔、李安等一同获奖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女科学家。她就是北大生命科学院的校友陶一之。陶一之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99年获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博士学位,现为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系副教授,从事流感病毒研究。
2006年12月出版的英国科学周刊《自然》报道,美国休斯敦莱斯大学华人女科学家陶一之领导的小组,找到了H5N1病毒的弱点。陶一之发现,流感病毒的核蛋白(NP)含有一个重要的尾环,其分子结构相对薄弱,可作为新开发的流感药物的攻击目标。她认为,流感病毒存在的这个尾环,是病毒自身复制的重要环节,只要令其中的单个氨基酸发生突变,病毒即无法复制而感染不到其他细胞。陶一之的这一新发现,将为人类寻找抗病毒药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也让她荣膺影响世界华人奖项。
李英睿,一个85后的大男孩,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结下了深厚的渊源,从大二开始实习,到1年后成长为学科带头人,2008年毕业后,工作仅1年,担任华大科学体系第一负责人。当然,站在华大基因研究院的高地上,仅仅2008年-2009年2年时间,他交出的论文成绩也十分的华丽,1篇《Nature》,3篇Nature系列文章,1篇《Science》,共11篇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其中4篇为第一作者。
2008年发表的Nature封面文章“炎黄一号”基因组成果里有他的一份功劳,也因此,他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本科生之一。
2010年,李英睿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封面上发表了古人类基因组序列成果文章,这是他继炎黄一号基因组序列成果后紧接着发表的又一篇Nature封面文章。这一古人类的基因组样本来自4000年前的爱斯基摩人的一束头发中,这也成为世界上首个测序完成的古人类的基因组序列。
3. 立足实业
过去三十年是生物技术产业崛起的三十年。生命科学理论的突破、社会需求的增长以及资本市场的发达合力作用,结果是一次可比造山运动的产业整体崛起。这是颠覆性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了制药、能源、农业等传统产业的格局。国际制药业巨头不约而同地选择和生物企业合作,增加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储备。以Amgen和Genentech为首的生物制药企业在短短二十年内成长为重量级的明星企业,与传统巨头同场竞技——这个竞技场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内曾经没有出现新的竞争者。这不能不说是奇迹。
近年来,跨国药企明显更加关注中国,纷纷加快了进入中国的速度。它们不仅满足于在中国扩大生产和销售,而且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他们看重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前景,但更看重的是一批受过严格训练的高技术人才的存在。生物产业是一个高度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生物产业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