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三知”后填报志愿 警惕扎堆和断档(2)
采访过程中,也有家长表示,新政出台后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学校和专业还是存在梯度,学校和专业与考生的位次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仍需要家长、考生、学校和老师谨慎把握。 对此,今年将参加高考的贺敏说:“这个
采访过程中,也有家长表示,新政出台后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学校和专业还是存在梯度,学校和专业与考生的位次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仍需要家长、考生、学校和老师谨慎把握。
对此,今年将参加高考的贺敏说:“这个新政策,我们老师在班上简单介绍过,父母也告诉我们了。对我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事情。之前我每次考试都试着估计自己的分数,但每次都和实际结果相差甚远,如果还实行原来填报志愿的方式,难免填错志愿。”
能否杜绝考生志愿“扎堆”
希望了解各校在陕招生人数
早在2000年,北京等地已开始探索先公布分数再填报志愿的政策。当年,北京市西城区一所重点中学出现了全班同学恶性竞争的情况,600多分的学生大多选择填报了清华大学,“任谁说都没用”,导致不少高分学生落榜。
在某高校招生办公室工作的刘先生表示,分数公布后填报志愿的方式,有利处在于清楚了自己的情况,明白了自己在整个队伍中的排序,一旦进入某校,很少会“委屈”考生的成绩;其弊端在于,这种情况下填报志愿容易引起“扎堆”和“断档”现象,一旦挤不上填报的学校,可能意味着损失一个档的志愿,说白了就是高分落档。
1999年,广东试行“知分”后填志愿时高考还是在7月份进行,由于9月份就要开学,填报志愿的时间稍显仓促,招考工作量又大。当时实行的是标准分,学生们拿到成绩填志愿时,因为要看排序及群体志愿,也不好估计自己能否被录取。扎堆报考导致一些低分段学校录取不到学生,特别是民办学院录取率更低。2000年,广东又重新改为考前填志愿。2008年,经过几年准备和酝酿后,广东省重新实施先公布分数后填报志愿的政策。
我省今年实行先公布分数后填报志愿的新政策是否会遇到同样的尴尬?省招办相关人士表示,我省今年实施先公布分数后填报志愿的政策,与广东等地当年的情况有所不同。现在是6月份进行高考,时间较为充裕;实行原始分,考生根据成绩能较为准确地估计能否被录取,加之现在的补录次数也多,“我们对扎堆报考现象已有一套应对办法。”
也有人对此提出一些建议。多年辅导学生填报志愿的李凤侠老师表示,如果能对名校在陕招生人数做好统计,按照成绩排名,大概就能比较合理地找到适合考生成绩的学校,尽管会因个人喜好出现偏差,但这种偏差不会太大。如此,需要统计的学校就比较多,家长和考生没有数据来源,希望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能提供一些相关信息。
不利于分数段特别集中的学生
不能只关注大城市和热门专业
“今年是高考填报志愿改革的第一年,对考生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乾县一中高三教师王海华说,“今年实施的新政策,有利于人数相对较少的高分学生,但不利于分数段特别集中的学生和临界录取分数线的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就要求适当关注同分数段和同排位的人数,以期做出正确决定,避免落档。”
“省招办及相关部门应及时印制往年的《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统计年报》,让广大家长和考生熟悉往年计划、专业等信息,防止扎堆填报志愿。”西铁一中副校长徐学芳建议,“按规定数量提档后不要退档,否则就易使学生滑档。”
省级骨干教师梁晓波认为:实行知分后填报志愿,考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高考成绩,确定填报志愿的范围。二是要了解招生政策和招生形势,包括本地招生政策规定、报考人数、招生院校、招生计划等。三是要了解兴趣倾向和能力倾向。近年来,不少大学生进入高校即申请转专业甚至退学。要防止此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志愿扎堆。考生应面向全国高校甚至那些被认为条件较艰苦、位置较偏僻的院校,面向人们不很熟悉的院校和专业,综合平衡,通盘考虑,切不可将眼光只盯着大城市、家门口的院校和热门专业。(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