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志愿填报 > 填报指导 > 文章正文

北大“校长推荐制”引热议 “公平”成焦点

时间:2010-08-28 17:1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中新网11月18日电 综合消息,近日,北京大学本科招办最终确定了39所中学具有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资质,在公众的狐疑与观望中,校长推

中新网11月18日电 综合消息,近日,北京大学本科招办最终确定了39所中学具有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资质,在公众的狐疑与观望中,校长推荐制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也揭开了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最新序幕。

新闻背景:杭州二中校长提议“推荐制”

据《新京报》报道,此次“校长推荐制”的起因是在今年4月北大召集浙江15所重点中学校长召开的一次招生研讨会上,浙江省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提出,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生源质量优秀的中学,其校长可以个人名义和自身信誉为担保,向名校推荐优秀学生。

此后,北大招办组织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充分讨论和调研。今年5月,北大召开自主招生战略研讨会,邀请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等,就进一步探索自主招生选拔新模式进行了深入讨论。经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和北大招生委员会审议,形成了《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

今年7月,北大邀请了80所中学校长参加自主招生座谈会。座谈会上,北大首次提出了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提出在面向社会公示的前提下,中学校长可实名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经推荐的学生可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选人。经媒体报道后,这一试行的制度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质疑。

11月16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示了获得推荐资格的39所中学及其校长姓名名单,据北大招办官方网站介绍,在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学资质申请环节中,收到了来自全国400余所中学关于“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申请,如公示对象存在相关问题,可向北大招生办反映。

质疑:高校“嫌贫爱富”加重了社会的不公正感

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一经亮相,就引发了社会各方的热议,一时间,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大多数质疑者担心的焦点集中在了“公平”因素上。

《荆楚网》的一篇评论认为,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有13个省市的学校获得了校长实名推荐资格。难道其它省市的学生素质、生源质量就远远落后于这13个省市吗?这首先就是一种地域歧视。

上榜的39所中学,无一例外都是名声显赫的重点中学,没有一所非重点中学和农村中学被纳入具有推荐资质名单。一个优秀的学生,不能说因为在非重点中学读书的“出身”不好,就把他否定。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曾表示:“不能一谈到素质就是说唱歌好跳舞好,农村的孩子在比较弱势的群体中成长起来,他们更会知道尊重别人,会更能吃苦。”“一个所谓的高考状元的素质不一定比一个农村的孩子素质更高。”可是,这些“素质可能比高考状元还高”的农村孩子,被推荐上北大的机会却正在被剥夺。

《京华时报》发表的文章称,对那些无缘享受教育优质资源的学子来说,无论是师资还是学校硬件等方面与名校皆有差距,在这种殊为不易的求学环境中,他们同样也需要被推荐的机会,如果北京大学忽视他们,只青睐名校,容易加剧教育不公。同时,作为社会公正的“调节器”之一的教育,如果“嫌贫爱富”,还会加速公众的社会不公正感和被剥夺感,校长推荐制不能只是名校的盛宴,更愿意看到,自主招生能越走越远,能在捍卫教育公平与扩大高校自主权、选拔优质人才中找到平衡。

支持:走出“囚徒困境”需要一些宽容和信任

《中国青年报》载文称,多数人现在正处于一种“囚徒困境”—— —边呼吁改革“一考定终身”所主宰的应试弊端,一边却又不信任改革者的改革尝试。对北大的校长推荐制在现实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异化和腐败有担忧是正常的,但没必要放任和放大这种焦虑,应试之弊人所共知,统考之害人人喊打,自主招生改革是改革的大势所趋——既然有这个基本共识,那么对那些推进这个共识的改革努力,有时候必须选择相信。只有给予改革者必要的信任,才能走出当下教育改革寸步难行的囚徒困境。(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