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志愿填报 > 报考技巧 > 文章正文

2012年高考志愿填报:哪些热门专业值得追捧(3)

时间:2012-05-26 20:52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4基础学科培养计划 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为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2009年,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

4基础学科培养计划

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为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2009年,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该计划首先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基础学科领域,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0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施。

该计划的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强调个性化培养,实行导师制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制度,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加科学研究项目训练,培养科研兴趣,树立远大志向。

国家设立专项经费,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为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在创新培养模式方面,提出了多项改革举措。如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专门的支持;安排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担任专业导师和授课老师,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主持和参与,通过世界级科学家的访问、高水平学术报告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愿望;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查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国外的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尽快融入学科领域国际一流科学家群体当中去。

各参与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自主选拔录取、新生进校后二次选拔等途径,遴选有兴趣、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实行动态进出机制、自由选择专业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到培养计划当中。同时积极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对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很多学校提出设立拔尖计划首席教授或项目主任,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担任首席教授或项目主任。各高校还在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2010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被列为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作为国家战略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为有抱负的优秀学子搭建了成才的舞台。

5卓越工程师计划

目前,教育部已批准194所高校的824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试点班加入卓越计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提出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同时,还提出了实施卓越工程师、医师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10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始实施。截至目前,教育部已批准194所高校的824个本科专业或专业类、试点班加入卓越计划。已经启动或将要启动的还有卓越医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同时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卓越非通用语种人才、卓越会计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也在研究制订中。

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国家鼓励卓越计划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可从校内各专业、各年级中遴选。已经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主要采取通过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在校生自荐、专家推荐等多种形式选拔学生。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卓越人才教育培养系列计划的实施,为青年学子的报考提供了专门通道,为培养造就各个领域的优秀后备人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DNF外挂  DNF连发程序下载  DNF双开工具下载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