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投档解析:中分段考生“稳”字当头
通讯员 鲍夏超 所谓平行志愿,是指在同一录取批次中设置的若干个具有平行关系的院校志愿。相对传统顺序志愿而言,是一种“并列一志愿”;高考录取调档系统按平行志愿检索的考生信息,其首选要素是高考总分,
通讯员 鲍夏超
所谓平行志愿,是指在同一录取批次中设置的若干个具有平行关系的院校志愿。相对传统顺序志愿而言,是一种“并列一志愿”;高考录取调档系统按平行志愿检索的考生信息,其首选要素是高考总分,并非传统志愿中的院校。
设置目的,一是扩大考生选择机会,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风险,特别是高分考生落榜风险;二是减缓考生填报志愿心理压力以及高校生源“大小年”现象。那么,我省新高考的平行志愿是如何设置的?
平行志愿设置 降低考生风险
从2009年浙江首次新高考开始,单批平行志愿的设置增加到5个,设置面扩大到各招生科类。
◆ 文、理科:除各批前半段的提前录取部分仍为传统志愿设置以外,第一批至第三批均设置平行志愿。各批首轮平行志愿、征求志愿(第二轮)均设置A、B、C、 D、E五个高校志愿,降分征求志愿另再增设高校服从志愿,每所高校均设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
◆艺术、体育:艺术类第一批因为专业校考为主,分值各异,只能按传统志愿招生,第二、三批均为平行志愿;体育类各批均为平行志愿。各批次及其中各轮志愿设置与文理科相同,但每所高校仅设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
填报志愿 避开以下误区
以下志愿填报的几大误区和相应策略,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追逐“热门”和地域。片面追逐“热门”院校、专业,以及浓郁的地域情结,都是不理性的。
策略:实力与兴趣有机结合。成绩是关键,优势明显者,填报志愿比较容易一些,但对于多数成绩一般或处于劣势的考生来说,填得太高,容易落选,填得太低,又会“吃亏”,个人兴趣和国家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挤“热门”而造成落榜,这是不足取的。更何况,“热门”与“冷门” 是相对的。招生时“冷门”、就业时“热门”,现在“冷门”、几年后“热门”的现象,屡见不鲜。
误区二:填报的志愿没有梯度。例如2009年第一批文科录取中复旦和人大投档线并列673分,如某考生A志愿填报了复旦,B志愿填人大,就是没有一点梯度(当然,这是个案),其志愿资源就浪费了一所高校;专业志愿尤甚。
策略:要合理布局、优化方案。绝对高分段考生填报A志愿特别要慎重;中分段考生要“稳”字当头,也可以退为进冲一冲,但5个平行志愿中至少要有三个层次的“梯度”;虽然上了线但成绩处于下游的低分段考生,可争取留在相对比较稳妥的高校,至少要有3个相对保守一点的志愿。不少高校在专业录取过程中,往往不实行平行志愿,不同专业顺序会有分数级差,要特别注意“梯度”。
误区三:误读信息,人云亦云。不少考生家长热衷于小道消息,或者错误理解填报规则、名次号等信息,导致填报志愿失败。
策略:全面掌握信息,知己知彼。建议从正规渠道了解公布的各项政策和各类信息,了解到位;在铺天盖地的招生信息中,建议遵循先横向寻找,再纵深挖掘的原则,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准确信息。
特别提醒:高考投档依据总分名次号。新高考选拔模式,前面一批录取完毕后按后面批次不同分值重核排序,考生名次号只是单个批次内的名次号,与2008年及以前的名次号(各批的累计名次号)完全不同。考生和家长在对照历年的高考名次号资料以及院校录取分数时,要特别注意新课改高考前后的区别。
误区四:缺乏理性,家长包干。为数不少的考生,仅以直觉来填报,把中学期间的某个爱好夸大为未来的职业兴趣;另外,很多家长以“孩子年少、高考事大”为由,竭力干预甚至取而代之。
策略:理性选择,实事求是。在志愿填报时,要综合考虑高考名次号、具体专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经济状况等,特别是填报收费较高的院校和专业志愿时,应充分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家长要避免“包干”,要尊重考生本人意愿,成为孩子愿意接受的“高参”,而不宜成为决定者;另外,各批次志愿表均有不同选项,但并不表示每项都必须填满,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志愿有一项空白,就意味着放弃了一次机会。(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