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考生及家长:报志愿常犯失误及应对
目前考生面临填报志愿的关口。在历年高考中,曾出现高分考生填报志愿失误,最终未能考上满意大学的现象。省招办工作人员提醒考生及家长,填报一
目前考生面临填报志愿的关口。在历年高考中,曾出现高分考生填报志愿失误,最终未能考上满意大学的现象。省招办工作人员提醒考生及家长,填报一定要先熟悉录取规则,再下笔。
失误一:有的家长和考生在捕捉招生信息时,很注重院校发布的信息,相对忽略本省的招生政策和录取流程,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会导致志愿填报错误。在信访中,不少考生,家长在未弄清事实前,大都认为是招生院校和招生机构在推诿责任,而不考虑是信息错误。
失误二: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院校不断增多,家长和考生的态度从过去“不挑不拣上大学”变为现在“挑挑拣拣上大学”,期望值很高。填报志愿时,认为上学机会多,喜欢考虑就志愿看分数,而不是就分数看志愿,缺乏风险意识。个别家长和考生把估分与志愿学校上年的录取分数线对等,尽量做到一分都不浪费,这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常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 志愿卡填涂出现错误
《志愿卡》是反映考生报考志愿的唯一依据,考生在填报时,应认真思考、仔细检查、做到准确无误。如因考生本人填涂错误,所造成的后果自负。多数考生对《志愿卡》的填涂很仔细,但每年总有考生错涂导致志愿无效,主要有:
①院校代码填错
院校代码是招生院校的指定代码,用“8421”码填涂。个别考生涂卡时,按高考答题卡中准考证设置的“0-9”码填涂,再或是把代码涂错。例如“0007”错涂为“0008”等。
②跨批次填报
每年,《招生通讯》公布的招生计划,从提前批到高职批多达百版,个别家长和考生看的眼花缭乱,填涂时只看院校名称,不注意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把不同批次的院校当作同一批次填报,或者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当作同一专业填报。
③准考证号或院校代码漏涂、错涂。
志愿卡使用的是“8421”码,其中“0”是不用填涂的,少数考生漏涂、多涂准考证号或院校代码中的数字,导致志愿卡机读识别为其他院校,造成意外落榜。
④“三职生”代码与普通生代码混用
“三职生”是指我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行单独招收普通中专、中技和职中的毕业生。这类考生虽然在文化课报名、考试、录取等与普通高校招生同步,但考试不是国家统考,而是省内统一命题。该类考生只能被省内高职类院校录取。一般省内高职类院既招高职普通生,又招“三职生”。部分考生填报志愿时,只注意院校名称,混报院校代码,导致志愿出错。
⑤预留草表与正式报表内容不一致
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志愿卡》只有一张,所以很多考生会把志愿先填写在草表上,再涂到《志愿卡》上。但实际填写中,很多考生由于多种原因,在最后的誊写中,将已填好的志愿进行更改,事后又极易忘记。录取结束后,考生发现自己落榜,很容易回想到当时留下的草表,但是造成草表和正式表不一致,而家长往往不知情,最后花了很大的力气发现是考生自己改过的,吃了“哑巴亏”。
其实上述所说问题在填涂时,只要稍加留意都能避免。可一旦出错,结果就是志愿无效,导致无法出档。
措施一:考生在填涂后,应再请家长、老师和学校复查一遍,问题很可能就解决在萌芽中;
措施二:考生最好将原始《志愿卡》复印一份。这样既能发现问题,也能说明情况。如果发现早,说不定还可以补救。
2 填涂《志愿卡》的前期工作不认真
①填写报名登记表不认真
参加高考的考生都需要填写《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这张表是制作考生电子档案的重要依据,内容包括姓名、民族、外语语种、考生类别、通知书邮寄地址、考生联系电话、考生特征等重要信息。部分考生在填写过程中,对填写项目不清楚,又嫌麻烦,马虎填之。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录取过程中,高等院校正是凭借电子档案遴选考生、联系考生和投递录取通知书。这里,矛盾主要集中在考生录取通知书邮寄地址和联系电话两项:一是部分往届考生曾在两所学校就读,有些写的是毕业中学地址,有些写的是复读中学地址,录取结束后又忘记写的是哪个地址,造成通知书迟迟送不到考生手里;二是少数考生录取后不报到,部分专科、高职院校为减少计划浪费,采取打电话的方式落实生源。如果电话号码是空号、错号联系不上考生,院校不得已会将部分考生进行退档处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