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志愿填报 > 报考技巧 > 文章正文

高三家长:高考报志愿如何收集整理信息(2)

时间:2010-08-27 17: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2、其次,要科学地测量考生的自身潜能,清晰的了解考生的兴趣、行为动机、能力优势、个性等心理特征。 从高校专业设置体系看有十几个学科门,几十个学科类,几百个专业,不同的发展方向,有不同的能力要求,究竟哪

  2、其次,要科学地测量考生的自身潜能,清晰的了解考生的兴趣、行为动机、能力优势、个性等心理特征。

  从高校专业设置体系看有十几个学科门,几十个学科类,几百个专业,不同的发展方向,有不同的能力要求,究竟哪个最适合你呢?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喜欢与人交往,有的人喜欢与工具打交道;有的人则擅长形象思维,而有的人更擅长逻辑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就能发挥80-90%的能力,相反则只能发挥20-30%的能力。一个人一生能从事自己擅长而且感兴趣的工作,才能创造好的成绩,否则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了解自己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人们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及能力的了解常常来自感觉,并不是真正科学的;而考生的职业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等是由自身心理特征所决定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把它科学地测量出来。大量事实证明如果在不充分了解考生心理特征的情况下随意选一个专业或者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案例3:

  某著名大学一位大三学生,在报考时填报的是当时最火爆的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从大二开始这个学生就表现出对这个专业的不擅长和不喜欢,到大三时几乎各们功课都不及格,甚至到了接近退学的地步,后来他母亲带他做了心理测试和咨询,结果这个学生确实存在这样的心理特征,经过潜能测试,发现考生明显在文学、历史、建筑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潜能,他喜欢的专业是建筑专业,他的母亲回忆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特征,当初只为了追求热门专业造成了这样的被动局面。

  l 专家观点:在选择专业时不能仅仅追求热门、高薪等外部因素,而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自身心理特征的内在因素。兴趣爱好和能力特征是一个人的两个方向,被认为是预见事业是否成功的两大心理特征。

  案例4:

  某重点大学2005年对1400名新生入学后进行了调查,发现43.9%的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所报专业没有了解,有近半数的学生进入学校后对所选专业感到后悔,有48.6%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将考虑换专业。

  造成这样严峻局面的原因是两个不了解:1、对专业不了解 2、 对自己不了解

  l 专家建议:1、认真研究有关专业和专业设置的相关知识

  2、建议参加心理潜能测试或咨询有关专家。

  来源:庞老师的BLOG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