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理”还是选“工”--给理科考生的建议
注:本文作者为北大地球物理系的焦维新教授、数学科学学院的王正栋教授、物理学院林纯镇教授,他们都是多年一直参加招生工作的老师。
注:本文作者为北大地球物理系的焦维新教授、数学科学学院的王正栋教授、物理学院林纯镇教授,他们都是多年一直参加招生工作的老师。
每年在考生选择志愿时,都会出现各种信息漫天飞的现象。今年也不例外,就连在第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受到一些大学校长严肃批评的“高校排名榜”,也被某些媒体重新炒了出来。据北大消息,刚听到一些“专家”说录取分数线要降低,马上又有“专家”予以否定。这可真叫考生和家长为难,到底该听谁的呢?在此关键时刻,我们希望考生和家长的头脑一定要冷静,在关注各类信息的同时,要抓住选择志愿的主要因素。
对于高分理工科考生来说,选择学校和志愿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考虑成绩能否达到自己想去的重点院校的分数线,二是选“理”还是选“工”或是文理兼收的原来一些文科专业。而对于公布分数后填报志愿的省市来说,第一个问题是比较明确的,剩下的就是选“理”还是选“工”或是文理兼收的原来一些文科专业的问题。
什么是理科?什么是工科?
许多人很容易把理工科混为一谈,应该说它们之间有联系,但是存在着区别。首先我们看“理”和“工”的含义。理科是基础科学,基础科学原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因此,理科是中国科学的生命。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大气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理科培养目标是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大学本科生教育阶段打好基础是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共识。
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典型学科有土木建筑、公路桥梁、机械、水利、电工、汽车、电子与信息、热能核能、材料、仪器仪表、环境工程、化工与制药、航空航天等。工科培养目标是在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理科和工科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是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科的特点,理科专业的数量和培养学生的数量要比工科的少,但更要求精益求精。理科专业的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转入工科学习,由于有坚实的理科做基础,毕业生更是受到社会的认可。
纠正对理科的几个片面认识
1.理科不等于纯粹理论
有的人将理科与纯粹理论混为一谈,依此贬低理科的作用和影响。事实上,理科的研究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二是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或为应用打基础),三是应用研究,纯粹理论研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少人听说过太阳风暴,当太阳风暴发生时,会对卫星运行、导航、通讯以及地面的一些高技术系统造成危害。研究太阳风暴产生的机制,属于基础理论研究范畴;研究太阳风暴对各类高技术系统的影响及避免措施,属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范围;而研究监测太阳风暴的方法和技术,则属于应用研究。这几方面的研究,都是空间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国内外最早研究原子能和原子武器的都是理论物理学家。在国际上是爱因斯坦、玻尔等。国内也是这样。在他们成功的基础上,再通过工程和技术手段来实现。
在很多人看来,数学似乎是纯理论学科。一提起数学,就联想到陈景润所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其实这只是数学研究的很小的一个方面。以北京大学的数学科学学院为例,该学院设立了五个系:数学系、概率统计系、科学与工程计算系、信息科学系、金融数学系。学生在学习2年后,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上述5个系的方向学习,因此有很强的适应性,本科毕业后可在数学的各个领域、有关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金融保险业等)及高科技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到实际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学院教师的科研方向宽广,涉及数学基础理论、数学物理、信息科学、计算数学、概率论和统计学、金融数学等。北京大学的数学学科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其中16位毕业生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千名本科毕业生、六百余名硕士毕业生和百余名博士毕业生分布在国内外多种行业,很多人都是业务骨干,有的成为知名企业家,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