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志愿填报 > 报考技巧 > 文章正文

2006年填报高考志愿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二)

时间:2009-11-14 15:4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对口高职考生填报志愿的依据是《2006年山东省招生分专业来源计划》中公布的院校招生计划。考生必须按自己在县(市、区)招生办公室报

对口高职考生填报志愿的依据是《2006年山东省招生分专业来源计划》中公布的院校招生计划。考生必须按自己在县(市、区)招生办公室报名时已报考的专业类别选报学校和专业志愿。

5.考生应通过各种正常渠道尽量多的获取高等学校的招生简章,以便得到更多详细的信息。教育部一再重申,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简章是高校招生的依据,具有法律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轻易相信来源不可靠的信息,本书附录中刊有"在鲁招生部分高等学校通讯录",可据此直接向学校获取信息。本书和山东招生信息网分别刊登了部分学校的情况介绍,考生可以从上面了解情况,还可登陆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获取信息。

  三、综合分析情况,权衡个人"实力",合理填报志愿

  1.根据公布的招生计划,结合考生本人成绩,认真地考虑,恰当地进行个人定位。综合分析考生的各种实际情况:成绩,志趣、特长、性格以及身体条件,加上国家的需要(既有利于国家对人才的培养,也便于自己毕业后解决就业问题)。在尽量吃透招生和录取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的精神的基础上。具体的操作应该是,考生成绩公布后,首先掌握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相对位置及所在批次,然后再找出与自己相适应的批次中自己的相对位置,据此位置参照前两年的录取情况,即前两年自己分数所处位置可能被录取的学校,据此选出一批适合自己分数的学校。第二步,切实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出几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对照这些专业在适合自己分数的学校中找出几所相关的学校,参照这些学校以往录取考生的情况,在自己初选的学校中,分析自己的命中率,即适合报其中的哪些学校,最后在适合自己报的学校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2、慎重选好第一志愿,提高第一志愿的命中率。录取时,招生管理部门是按学校招生计划和考生的顺序志愿向招生学校提供考生信息的。从山东省近几年的实际录取情况看,第一志愿的平均录取率在70%-75%之间,同时,招生学校又大都希望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因此,考生选择第一志愿时必须慎重。如果不能恰当地估计自己的实力,填报的志愿偏高,一旦第一志愿不被录取,往往会高分低取,被录取到低一层次的院校和专业,甚至出现"坐滑梯"的现象一落到底,进入服从调剂的档次中去,最终被录取到与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差距较大的专业。所以说,选择第一志愿必须慎之又慎。在几所选中的学校中确定第一志愿时,要充分论证,留有一定的余地有时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3.相邻志愿间要有合理的梯度。第一志愿选定后,确定二志愿时要考虑相邻志愿间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拉开志愿间的档次。这不但关系到在符合现有录取程序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选择的程度,有时还能影响到是否能实现上大学的愿望的问题,这其中是要讲一点技巧的。我们历来强调,要注意选报好第一志愿,提高第一志愿的命中率,但是,不能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的考生,每年都有。因此还要做好第二手准备,万一第一志愿录取不了,还要争取第二及以下志愿能被录取。因为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报考的人数不同、致使各学校录取分数线不同,所以就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录取梯度。考生志愿的确定也相应地排出一个合理的从高到低的梯度,这样就会使志愿录取的机会增加,志愿的命中率就会更高些。例如,某考生第一志愿报考了A校,那么第二志愿就不要报考与A校录取分数线相同乃至相近的学校,更不能报考录取分数线比A校更高的学校。而应报考录取分数线低一些的学校。到底哪些学校录取分数线高,哪些学校录取分数线低呢?本年度的情况在填报志愿时谁也不可能知道,但根据前几年的招生录取情况,只要稍微用心揣摸一下,还是能大体推测出来的。个别学校录取分数线波动较大的情况毕竟是极特殊的,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某些招生数量比较少或当年招生专业调整较大的学校。招生数量较大的学校一般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在填报志愿时,考生所填的同一批次志愿中排在第一的学校应当是录取"层次"较高的学校,其他志愿应由高到低,降幂排列。不能填成"平列式",也不能填成"波浪式",更不能填成"升幂式",而应使自己所填的志愿顺序形成一个由高到低的梯度。今年考生志愿表中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栏中的第二志愿包括六个并列学校志愿、本科三批二志愿中有四个并列学校志愿,二志愿的所有学校与第一志愿学校之间要遵循由高到低的原则,即比第一志愿要低一些。值得注意的是二志愿的六(四)个学校都要与第一志愿学校形成由高到低的梯度外,这六(四)个学校前后之间也应形成一定的梯度,因为录取时,六(四)个学校之间也有由前而后的次序。(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