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专业:100%就业率背后的人才需求
“嫡系”一派 北京印刷学院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嫡派子弟”,虽尚未跻身名校之列,在编辑出版界却是“名门闺秀”,打造出了独特的编辑
“嫡系”一派
北京印刷学院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嫡派子弟”,虽尚未跻身名校之列,在编辑出版界却是“名门闺秀”,打造出了独特的编辑出版品牌。其编辑出版专业成为由国家管理的专业点,是我国非重点高校中惟一的教育部管理专业。
该专业一向坚持“开门办系”“在做出版中学出版”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与业界的联系。它借助社会力量成立了出版传播重点实验室,并在全国上百家出版社、杂志社建立了实习基地。北印在教学中重视实践环节,刻意让学生在实习中掌握各种出版业务和交际才能,因此培养出的人才思路开阔、业务能力和适应性都很强。
近年来,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建制从当初的专业发展为出版系。已经毕业的四届本科生,分布在全国上百家出版发行机构,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科技本色
编辑出版乍一看是一个纯文科专业,仔细一想却是“非也非也”,诸多的自然科学类、科学技术类书籍是由谁来担任编辑的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对此可是得心应手。中科大是全国仅有的设科技传播方向的两所高校之一。强大的理工背景为其开展科技编辑和现代出版技术教育铺就了一个发展平台。中科大编辑出版学(科技传播)专业创办于1987年,1989年设立传播管理方向硕士点。它不但是全国培养科技传播学人才最多、经验最丰富的一大基地,还是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表彰的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并曾两次作为中国科技传播教育的样本在国际科技编辑大会上做介绍。
该专业一般只招收理科生,对学生的理科成绩要求很高,课程设置也有很大一部分与现代科技相关,旨在培养学生深厚的理工知识背景、扎实的现代出版技能、高水平的计算机和中英文表达能力以及较高的传播策划与经营管理水平。其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在出版行业从事网络传播、电子出版等信息技术工作。在高科技创造生产力的今天,文理工交叉,具有鲜明的科技、人文一体化特色的科技传播将会“英雄逢时”。
相扶相长
南开大学的编辑学专业创办于1984年,办学历史相对较长。现已脱离原中文系组建成传播学系。在学科专业融通性、跨学科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该系在继续办好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基础上又计划开设广电新闻学专业,利用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交叉、强势专业与新设专业交叉来带动原有编辑出版专业的发展。而编辑出版专业又将在新专业的发展之路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地位也进一步提升,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南园采英
南京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历史虽不太长,其发展势头之强劲却令人惊叹。它雄心勃勃地设立了编辑出版研究所,所长张志强教授撰写的《中国非法出版活动研究》一书曾获中国图书奖,在出版法制研究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校出版社也努力崛起,实现了“冲刺三大奖,打造亿元社”的目标,为编辑出版专业作了很好的引导。
南大编辑出版学设在中国语言文学系之下,课程设置偏重中文、编辑方面,同时也十分关注出版法制和出版现代化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一支“生花妙笔”,能写能编的同时又有着很强的现代出版理念。你若有意向研究生阶段深造,可进入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
西部探微
西部地区出版业走特色发展的道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出版发行机构。如以云南新华书店为代表的发行机构和以广西师大出版社为代表的优秀出版机构。相比而言,西部地区的编辑出版学人才培养起步略晚,但就现有学校而言,仍可圈可点。
四川大学编辑出版学设在新闻系之下,以新闻传播学为主干学科,从2000年开始招生。川大在教学上强调基础的深厚与扎实,采取各种措施让一流教师和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保证了学生的扎实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英语或双语教学,积极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自然灌输国际前沿知识。针对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川大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文科学生必须修足12个自然科学类学分,这一要求大大拓宽了编辑出版学生的就业面――未来的川大籍编辑可是“文理通杀”的哦。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属学校“狠抓”之列,人文社科类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实行代职实习、带课题实习、顶岗实习、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将实践与课本知识融为一炉。(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