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料 > 高考理综 > 模拟试题 > 文章正文

2012高考化学学习障碍及克服方法解析(2)

时间:2011-09-01 15:5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1.程序设疑诱导思维。 思维源于疑惑,有疑则思,有思则进。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是激起学习欲望,激励创新的因素。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围绕有关教学目标设计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

1.程序设疑诱导思维。思维源于疑惑,有疑则思,有思则进。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是激起学习欲望,激励创新的因素。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围绕有关教学目标设计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问题程序,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向纵深发展。例如复习卤素单质与二氧化硫的性质时,设计如下程序:(1)在二氧化硫与溴水的反应中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为什么?(2)上述反应有何现象?(3)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有无反应?(4)向氯水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有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5)氯水和二氧化硫都有漂白作用,当二者混合后其漂白作用如何?通过以上问题的解析,使学生的认知由浅入深,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2.新颖问题激发思维。可采取换角度、换形式、提新颖问题的方式,吸引学生思考。要布置一定难度的课外思考题供学生去挑战。如讲分子间作用力后可布置若水的沸点低于硫化氢,人类将会变成怎样?让学生经常有问题可想。

3.解题过程启发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由基础知识、智力以及解题技能三者构成的有机整体。当学生因某种因素不能判别当前的课题与已有经验的关系时,教师若能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适当的认知桥梁,唤起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当前景象关联起来,问题则可顺利解决。如讲完一道题后,再对题目进行变式:增减已知条件、改变设问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改变化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就有可能将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起到一题多练,一题多得,触类旁通的作用。

(三)熟悉掌握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诸如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直接影响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师要教会学生常用的思维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养成勤思、善思、深思的良好习惯,以促进思维品质的优化。

模仿醒悟。学生的思维往往建立在教师的教之上。会学习的学生则喜欢追根究底:教师为什么这样解答?他是怎么想到的?我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当怎么办?本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在模仿中生疑,悟通疑点,突破难点。

善于联想。如看到CH3CHOHCOOH的结构简式,要能想得出:分子中含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脱水反应、跟钠反应;含有羧基有酸性、能酯化、脱水;含有甲基及邻碳氢,可消去、卤化等。

灵活迁移。应用是认知的最终目的。如何达到会用呢?这就需要学会迁移。通过自学接受新信息,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例如,NH3与NO2能否发生反应,从课本中找不到任何依据,但通过思维,便能迅速迁移到反应可以发生的依据:

H2S+SO2--S

HCl+HClO--Cl2

即同一非金属元素的正价化合物与负价化合物间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由此可见,氢化亚铜与盐酸反应,能够放出一种气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CuH+HCl=H2+CuCl

CuH中的H为-1价,HCl中的H为+1,放出的气体为0价的H2。氢元素间得失电子数相等,故生成物中的铜仍为亚铜。

辩证思维。如盐类水解教学,先组织学生自己测定一组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的pH如氯化钠、氯化铵、醋酸钠、碳酸氢钠、醋酸铵等溶液,要求记录结果。提出问题:某些盐的组成中既不含H+也不含OH-,为什么却表现出一定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与组成盐的离子间有什么关系?水的电离平衡为什么会打破?最终导致什么结果?氯化钠与醋酸铵水溶液都呈中性,其原因一样吗?经过逐一分析推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辩证性。(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