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家长必读 > 亲子沟通 > 文章正文

家庭教育心理学:亲子关系的三层含义(2)

时间:2011-01-08 13: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亲子关系的第二层含义是我们和我们自己的(内在孩童)关系。 这个关系决定了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然后如何延展开来对待别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孩童,我们虽然在年龄和生理上长大了,却因小时候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亲子关系的第二层含义是我们和我们自己的(内在孩童)关系。

这个关系决定了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然后如何延展开来对待别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孩童,我们虽然在年龄和生理上长大了,却因小时候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没有被允许的情绪、没有充分发展的潜能或被伤害的经验,在内心里还存留着脆弱、受伤、需要被关心的童稚小孩,这就是内在孩童(与之对应,我们心中还住着内在父母-------被我们内化和认同的父母的价值观和规则)。在儿时成长的经验中,这个内在孩童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受伤了,孩童的情绪感受和态度,会被带到成人之后我们的生活中影响身体、心理、情绪、关系、感情、工作,甚至左右我们所做的一切,而且更多地是在现实生活中制造困境和问题。成年之后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很多是内在孩童受伤的反应和映射。

例如在我们5岁时,受到很深的伤害,无论是来自父母还是年长六岁以上的兄姊,无论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造成的,那时的我们所感受到的愤怒、悲伤,对于现在已是成人的我们,早已是过去的情感,可那种情感太强烈,以至于深深刻在我们幼小心灵的深处,那个5岁的小孩一直留在我们的内心,他(她)需要通过已是成人的我们找到他(她),聆听他(她)对那个情感的倾诉,并协助他(她)长大。

內在孩童是我们的自我、天生人格、天赋、本能、直觉力和情感。每个人都有內在孩童,我们都有一个敏感、直觉、本能的自我。荣格说过:孩童只是用以表明心灵上的事实,这个词表示的不仅是存在于遥远过去的一些事,它同时也是存在于现在的某些事,也就是,潜意识中有一个系统时刻在发挥作用,它的目的是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去平衡和矫正不可避免的偏颇、错误和浪费。

如果生命一直美好、顺利、和谐,沒有大的挫折,那么我们可能觉察不到內在孩童的存在。只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谁会一直生活在如天堂一样的人生里呢?!当我们遇上危机或冲突;当我们觉得不快乐与悲痛时,若不能认识或连结我们的內在孩童,将有碍于我们恢复情感的平衡。当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具有爱心的父母,为自己和家庭负起责任时,我们就有责任先爱我们的内在孩童--尽管我们认为这孩子没有可爱之处。如果我们老是认为自己很懦弱、笨拙、相貌丑陋、没有魅力、没能力也没聪明才智,那么,我们会同样去看待我们的孩子和伴侣,挑剔他们,指责他们,试图改造他们。因此,真正成为具有爱心的父母意谓着首先改变我们对自己的看法。现在,我们必须以正常的眼光看待自己,从为内在孩童增加爱的空间或环境开始,没有批评,没有遗弃,没有恐吓,也没有羞辱,只有爱、接纳、关怀、尊重、慈悲,疗愈内在孩童的创伤,支持、滋养他(她)长大,接受和褒扬我们的本性,就象我们爱自己真正的孩子一样。

我们必须去成为自己内在孩童的慈母、慈父,不论我们是男是女,都兼具内在孩童的父亲与母亲的角色。如果你是个男人,并不表示不能如母亲般对待内在小男孩;如果你是个女人,也不是不能如父亲般对待内在小女孩。如果我们不能对内在孩童负起父亲和母亲的责任,内在孩童将会往别处寻找可以取代的对象。抗拒保护自己的女人将寻找一名男子或一名父亲来保护自己,并和那人建立共同依赖关系;拒绝注意内心和对感觉负责的男人将会去寻找一名女人或一名母亲来照顾他;同样的,他也会依赖这个女人,而建立共同依赖的关系,然后在关系中重现当年的种种痛苦和伤害。婚姻将出现各种问题、伤害以至于仳离,而两个人却不知所为何来。当我们在感情路上磕磕绊绊的时候,首先需要做功课的地方,不是我们与那个男人(女人)的关系,而是我们和父母以及内在孩童的和解之路。

如果我们看不到我们的内在孩童,对她(他)的正面、负面的情绪感受没有觉察,那么我们就看不到、感受不到别人;如果我们不爱我们的内在孩童(我们自己),我们就没有能力爱孩子和伴侣;如果我们不能做内在孩童的父母,协助、滋养他(她)长大,我们也无法协助、滋养我们真正的孩子。(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