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之路:一位母亲对儿子上大二时的期望
孩子上大学生活就要独立,这在美国也许不算什么,在我们中国可是不容易,首先是社会大环境不太适合,即勤工俭学不易找到工作,其次,
孩子上大学生活就要独立,这在美国也许不算什么,在我们中国可是不容易,首先是社会大环境不太适合,即勤工俭学不易找到工作,其次,是孩子从小就没有这个心理准备,更主要的是父母发自内心的不舍得!
我和晨晨正式提出这一话题是在他上初二时,我当时和他说:将来不论你是在国内还是到国外上大学,爸爸只供你一年,主要目的是挖掘你自身的潜能,向社会这所大学校学习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着重是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和财商。晨晨当时虽然很赞同,但我心知要做到这一点不易,必须不断地在理念上强化他,必须提前让他有一些实际工作经历,以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期望晨晨在大二时自立,主要考虑上大学还是要以学习为主。
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兴趣是天生就有的,只要你鼓励的方法恰当他是愿意去尝试工作的。在晨晨还没有上初中时我就引导他做了一些体验式工作:
在2003年非典前,我的一位朋友开的工厂生产纸带除尘器,我感觉这个产品不错就订了一些送朋友,同时,鼓励晨晨在小区里上门推销,和他说清楚产品的成本价和销售价格,并表明利润归他所有,您还别说他对此还乐此不疲有那么一段时间,每天晚上写完作业他就带上产品去上门销售了,后来他还招了两位小帮手,还准备每天给帮手发工资。我提示他说:你给帮手报酬是对的,可是你们要是没有业绩或是业绩不理想你不赔了吗?他说:对呀,那该怎么办呢?我说:你可以考虑给他们提成呀!------。晨晨每次推销回来我们就和他分享一下销售带给他的快乐,当然,也分担他们被拒绝、被训斥的无奈和不爽。小帮手的家长也挺支持他们的,还给他们打印了宣传单,这次工作因非典的出现而终止。
晨晨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他上初一时,是利用周末到我的一位朋友开的快餐厅打工。他上初三前的暑假回老家,又再他姑姑家开的药店站了一个月的柜台(半天学习,半天工作)。
此外,自晨晨上幼儿园大班至他上高三,我和妻子还带他参加了一些志愿者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晨晨最后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记得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周末,我应一位老志愿者之邀到她开的书店给家长做公益讲座,那次我讲座的题目是《如何让您的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为了让讲座更生动一些,我请晨晨给我做助教现场做示范动作。讲座如期进行,当我讲到器械健身时,晨晨上来配合我的讲解给大家做示范动作。有意思的是,晨晨上来没几分钟竟然不知不觉间就边做边讲起来,我也只好站在一旁当听众了。真是徒弟出徒饿死师傅啊!您说逗不逗。
近几年,我还注意收集一些勤工俭学的实例,然后和晨晨一起交流,其中:有一个实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那是去年上半年的一天,我去拜访一位在某券商当北京营业部经理的朋友,当我把话题聊到我想鼓励儿子上大学后要勤工俭学时,这位朋友首先认可我的想法,并给我讲了一位勤工俭学的实例,他说:前几天我认识了一位我公司的客户,是一位刚从北京一所普通大学毕业不到三年的小伙子,目前拥有资产近两千万元,仅证券资产就近千万。小伙子家在农村,吃过不少苦,在他上大二时他的父亲,家里的经济支柱因病去世,他的学费和生活费从此就没了着落,是放弃自己的学业、申请助学贷款还是勤工俭学,三条路摆在了小伙子面前。小伙子最终选择了后者,学习之余做家教、打零工,最多时他一天要打四份工,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几年下来,小伙子不仅自己解决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代替父亲养家,而且,在他大学毕业时还拥有资产两百多万元,这几年他在打理生意的同时又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资,不到三年就将自己的资产增加了近十倍。类似的故事我以前只有在书上看到过,没想到这样的人物距自己这么近,我当即向这位好友提出能否约见以下小伙子。朋友当即和小伙子取得联系,并约定中午一起吃午饭。我和好友在约定的饭店刚落座,一辆奥迪就开进了饭店的停车场,好友说:小伙子到了。------。这一实例给我的感悟是:人的潜能是无穷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同时,也坚定了我鼓励晨晨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的信念!(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