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对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出了新的动员令。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力攻坚,今日的中国,已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昂首迈进。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广大师生员工和教育工作者回顾过去十年教育改革发展新成就,深感振奋和自豪。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日益巩固的十年。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党和国家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优先发展教育在全党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成为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推动下,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接近1.5万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3.2倍,年均增幅约20%。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2002年的2.9%提高到2010年的3.65%,逐步接近4%的目标。
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作为重要职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省、市、自治区实施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一把手工程,并将教育发展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实行教育优先发展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全国上下形成了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新机制,为教育改革发展开创了全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十年。党中央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专门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等下发文件,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等作出专门部署。各级各类学校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引导学生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规范,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全国教育系统越来越自觉地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的十年。义务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在世纪之交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经过十年攻坚,到2011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降到1.08%,这一辉煌成就,成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学前教育加快发展。2002-2011年间,全国幼儿园增加5.50万所,在园儿童数增加了1388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不到40%提高到62.3%,提前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2015年的预期目标,学前教育的短板状况大为改善。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