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报考政策 > 文章正文

三联生活周刊:百年清华的基因(组图)(4)

时间:2011-04-18 13:59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不过,颜惠庆为这个园子带来的最大贡献,却是骑在另一头驴背上的那个年轻人。 颜惠庆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还不过12岁,是一个茶商的独生子,刚刚被送到颜惠庆执教其间的上海圣约翰书院读书。他很聪明,又极其勤奋好学

  不过,颜惠庆为这个园子带来的最大贡献,却是骑在另一头驴背上的那个年轻人。

  颜惠庆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还不过12岁,是一个茶商的独生子,刚刚被送到颜惠庆执教其间的上海圣约翰书院读书。他很聪明,又极其勤奋好学,终日伏案阅读英国名著,故此英文造诣甚深,哪怕写一封普通的信函,也都用字精当,文笔典雅。正因如此,尚未毕业时,他就已经被聘任为书院的英文教员,更协助颜惠庆一同编著了中国第一部英汉大辞典《标准英汉双解大辞典》。1907年,他自费留美,先后就读于耶鲁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随即于1910年9月归国。作此清华园一游之时,他刚刚参加完清廷留学生考试,授进士,点翰林,与詹天佑、严复一样,成为一名带有浓厚时代特色的“洋翰林”。

  这时的颜惠庆,在外务部渐次升迁,时间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1910年12月21日,清华园房舍已就,“游美肄业馆”正式更名为“清华学堂”。1911年4月1日,468名在京待命的考取学生第一次聚至清华园中,举行开学仪式。频繁往返于海淀和内城之间对仍需在外务部履职的颜惠庆来说,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任务。于是,他便也效法两年前的周自齐,想到了荐人以代的主意。

  几乎是第一时间进入颜惠庆视野的,便是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还有谁能比一个在美国大学里获得过教育学硕士学位的人更适合参与管理一所全面模仿美国学制的留美预备学校呢?

  这个人,姓周,名诒春,字寄梅。多年以后,他的学生会充满敬意地称他为“寄师”、“寄公”或“老校长”。然而再过上几十年,这个名字又会为绝大多数的人所遗忘。以之为关键词搜索,跳出的网页,“被遗忘的清华老校长”赫然在目,实在是一种双重的讽刺。

  历史如青铜器,后人只看见它锈迹斑斑的古雅模样,对之大发思古之幽情,却忘记了,想象常常代替了真相。而在以风流轶事主导的历史叙事里,一个人说过什么,往往比一个人做过什么更加重要。

  完全是出于机缘巧合,在梳理清华的百年历史时,我们在故纸堆中发现了这个频频出现但如今却很少被人提及的名字。而当我们进一步的翻检搜索当年的文档记录,却发现,正是这个长久以来消失在公众视线中、被有意无意遗忘了的人,奠定了令这所因国耻而生的学校深刻影响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的“清华之格”。于是,我们决定追随他的人生轨迹,并以之为线索,展开我们探访清华的旅程。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