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报考政策 > 文章正文

三联生活周刊:百年清华的基因(组图)(2)

时间:2011-04-18 13:59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清华学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这责任还是梁启超早年间的演讲说得尤为清楚:“纵观四万万同胞,得安居乐业,教养其子弟者几何人?读书子弟能得良师益友之熏陶者几何人?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

  清华学子负有一种特殊的责任,这责任还是梁启超早年间的演讲说得尤为清楚:“纵观四万万同胞,得安居乐业,教养其子弟者几何人?读书子弟能得良师益友之熏陶者几何人?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虽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梁启超以《易经》中的两句话来定义他所说的“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后来成为清华校训。在清华大礼堂的二楼,曾经悬挂“寿与国同”的横匾,人们从清华这小小的一隅,看见积弱的古老国家救亡图存过程中的曙光。而梁启超也清楚地论述了个人、大学教育与国家的关系——“英美教育精神,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宗旨。国家犹机器也,国民犹轮轴也。转移盘旋,端在国民,必使人人得发展其本能,人人得勉为劲德尔门,即我国所谓君子者。莽莽神州,需用君子人,于今益极,本英美教育大意而更张之。”

  如果说英美大学的理想之一是认识真理,让学生成为理性之人,而清华大学的理想包含着救民济世的情怀,那么她潜在的一个目标是让国家认识真理。“我很小就听到外公、外婆讲梁思成、林徽因的事迹,讲金岳霖,他们的价值观是从历史中走来的,不会为一时一事的得失所改变,他们知道目前所经历的都是历史的一个片断,他们努力让国家认识真理,我理解他们的幻灭与坚持。”高晓松说。这位歌手将在清华百年校庆之时,为母校送上赞歌。■

  清华的种子

  1921年4月,《清华周刊》10周年纪念号,校刊的编辑写道:“学校一个时代的精神如何,就看校长的态度怎样。我们不必细究周寄梅先生的履历,确实我们承认他是有宗旨、有计划、有理想、有希望的人。清华以前享有的盛誉以及现今学校所有的规模、层层发现的美果,莫不是他那时种下的善因。”

  主笔◎鲁伊

  时间,大约是1911年的某个夏日。北京城外,西直门到海淀的石板路上,清脆的铜铃声和嘚嘚的蹄声中,两个西装革履的人,正骑着驴子迤逦而行。

  那些迎面而来,驮着干鲜果品进城贩卖的乡农,或许会对两人那当时在北京西郊仍不多见的衣着投以惊异的眼光。但要不了几年,海淀的贫妇乞儿就会对如此打扮的人司空见惯,并且机灵地凑向前去,滔滔不绝地说着别处所听不见的恭维之辞——“先生,您将来做校长。”

  这两个人的目的地,是距北京城20里外成府村东北的一处本已废弃多年的园子。本地土著管这儿叫“小五爷园”,因这400多亩地,原是道光皇帝赏给第五个儿子奕琮的赐园。可惜,他的儿子载漪在1900年庚子之变中,于园内聚义和团民设坛举事。最终的结果,载漪被发配新疆,永不叙用,而园子,也被内务府收回,不过十年光景,因无人打理,便已围墙残破,户牖不存,只余园中桑树山茶,对着那块咸丰皇帝手书的“清华赐园”的匾额,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倘或花木有灵,恐怕万万不会想到,命运的流转轮回,让这座因庚子而废的园子,又会因庚子而兴。仅仅是又一个10年之后,这里便会成为生活在满是“令人呕吐的臭味和不堪入目的街景”的老北京城内的学生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如果一位高等美国人旅行到北平,觉得北京饭店的抽水马桶不行,上西郊去,一定可以满意而归。那儿什么都齐全:邮政局,电报局,银行,使皮鞋脚变成猫脚的软木地板,蹬不碎的玻璃地板,大理石的游泳池和厕所……南方大学生做梦都想不到的。那巍峨的屋子啊,简直是——有皇宫般庄严,而比皇宫舒服,有洋房的各式优点,而比洋房美丽。”1936年的《宇宙风》杂志上,有人这般带着点酸意的调侃。而早在这之前的1920年,访问北京的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便已惊叹:(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