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考”为高考松绑 教改能否拳拳到肉?(2)
一组数据显示,上海2006年的春考报名人数为12022人,2007年为8479人、2008年为6177人,上海春季高考考生自2006年以来人数大幅消减。据记者了解,到今年为止,上海只有8所院校参与招生。公办学校中仅余上海大学、上
一组数据显示,上海2006年的春考报名人数为12022人,2007年为8479人、2008年为6177人,上海春季高考考生自2006年以来人数大幅消减。据记者了解,到今年为止,上海只有8所院校参与招生。公办学校中仅余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商学院4所院校。随着安徽、内蒙古、北京等春季高考试点地相继叫停春考。上海似乎也难挽春考逐渐没落的局面,据统计,2011年上海市春考的人数仅为3000人。硕果仅存的上海春季高考,继续走冷。
在上海大学的招生办公室的网站上可以看到,2008年春季上大共有11个学院和1个系招生,本科计划招生总数为470名。2009年则只有材料料学与工程和环境与化学工程两个学院提供专业,而到2010年与2011年,上大的春季招生总数已下降至60人。
同时,记者从上师大招生办老师处得知,上师大2011年春季共招收三个专业,分别为旅游管理(中美合作),土木工程(中英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制造工程技术方向),每个专业招收20人。和去年春季的提供专业并无变动,但较秋季招生专业来说,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对于如今春考陷入惨淡经营的状况,熊丙奇认为,其原因在于“没有彻底贯彻某些高考改革精神,其中一条就是,扩大考生的选择权。”
熊丙奇表示,从扩大考生选择权出发,春考可做的文章很多。“首先,可允许所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而不是将报名方限定在‘落榜生’(往届毕业生);其次,可允许所有在沪高校,以及有兴趣参加春考的外地高校参与招生。这样一来,春考将极大程度激发考生的热情,就不再局限于少数落榜生选择少数一般院校。但问题随之而来:其一,秋考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更多的考生会选择参加春考;其二,高校将面临真正的选择,试想,如果春考中有名校参加,一些秋考中被一般高校录取的学生势必会放弃录取、报到,而准备参加第二年的春考;其三,大学的招生成本增加,同时需结合招生改革,调整培养管理措施。”熊丙奇认为,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春考的设计,才将考生报名资格限定为往届生,也才安排少数一般院校参加。这与春考所宣称的扩大考生选择权,无疑是背道而驰。“如此春考,考生不爱,也不受学校待见。”
[NextPage]
“松绑”还是“加料”?
针对春季高考备受冷落的现状,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又提出了“一年多考”的教育发展方向,为“大三门加一”的“捆绑性”考试形式进行了一定意义上的“松绑”。
对于《纲要》中“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的说法,许多专家进行了解读,认为“一年多考”可以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可以多次选择的机制,使高考不再“一锤定音”。据了解,浙江省自2009年开始,便开始将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改为一年两考。
然而,“有的科目一年多次”的考试办法,是否能跳脱出春考的模式,分解学生的考试压力,打破“成败在3天”的现状?就读于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的高三学生胡海晖对此表示:“多考几次的确可以避免失常的几率,但是如果一年考很多次,很有可能来不及做全面的复习。”
“一年多考的改革可能性就我看来像是数学中的一道无解题。这其实不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而是当下‘急功近利’的社会问题。”上海市某重点中学老师表示,“学生考入了大学以后,随之而来又面临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每次往好的方向推进的改变,似乎就是在和自己较劲,像今年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交大、清华等的联考,题目难度叫高考过之而无不及,学生为了准备自主招生考试反而耽搁了学校里的复习进度,大多数同学是两头不着调。高三的进度本来就很快,学生两头准备,增加了很多的负担。”(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