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高级教师解读高考语文考试说明(3)
三、有关写作 2011年北京卷高考《考试说明》对写作的要求,仍然强调了:①提倡写思想深刻、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文章;②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关于这两点,一直是北京卷这两年不变的追求,因其不变
三、有关写作
2011年北京卷高考《考试说明》对写作的要求,仍然强调了:①提倡写思想深刻、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文章;②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关于这两点,一直是北京卷这两年不变的追求,因其不变,所以这两点当引起考生足够的关注。这两点,其实可以说是北京卷高考作文获得高分必备的重要前提。这两点,我们可以精要地整合为一条:写作,就是要写出自己独特的发现。
2010年,我的学生写黄土高原,让阅卷的老师,观之下泪,其成功的关键就是将生命深处自我的发现写出来了:
命的养料不多,又有何妨?陕北的汉子可不只有梦想!没有林木,剖崖凿坡,同黄土一色的窑洞就是陕北人的温房;没有鱼米,红高粱、黄谷子、紫荞麦就是陕北人的食粮。这土地给予她儿女的太过有限,但黄土地人选择的是不放弃。在麦地、牧场,你会看见陕北汉子挥汗如雨;在窑洞、脚地,你会发现陕北婆姨勤快持家。而从那高原里走出来的后生,也个个勤劳朴实,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生活。路遥是在那星空下获了启发、受了鼓舞吧?路遥也是在那土地上在那白纸间不辍耕耘,才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和全体黄土地人的梦想吧?滴血的手指才能弹出绝唱十几个春秋,他坐在窑洞里,就那样写着,写着,从未想过要停下,从不允许自己放弃。也是在那些响着唢呐的夜晚,多少黄土地人在星空照映下,沉默着走向温房,准备着,在第二天的破晓,继续耕耘;努力着,让梦想照进现实,让孩子走出大山,让黄土地变得富饶!
这学期,我的学生在一篇《阳光洗礼》的文章中曾写过这样一个片段:
各种光影交叠中,我独爱阳光。在这最偶然而又自然地光辉下,毛发仿佛金丝,人的脸庞被镶上一层金边。但能看见的不仅于此。阳光洗礼人间的场景,会引领你看见你所看不见的。
家里给姥姥买了件新衣。红色手织毛衣,暖和。只有我和姥姥在家,便提议为她和新衣照张相。她听罢,走到阳台的窗边。这样好吗?她将一只胳膊搭在窗台上。阳光,不太灿烂的温和的金色阳光,从一侧照在姥姥身上。我竟惊住了,不好意思回答。因为见到了一件鲜艳至极的玫瑰红的毛衣,一个洋溢着活力的女子,一张快乐的,爬满皱纹的脸庞。平静的美丽,淡然的光辉,无声地传达着又一些看不见的信息。
各种光影交叠中,我独爱阳光。
我为这些学生心灵上的发现而感到震撼感动并为她们真正叫好!这样的文章闪烁着生活与心灵温暖而甜润而高贵的光泽。
在整个忙碌紧张的备考中,我们当敞开心灵,不断吸纳新鲜材料,张开耳目,打开身心,用心体悟。我们应该将一颗颗处在高三沉睡的心灵唤醒,将学生由一个只知埋头做练习、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考生还原塑造成昂首向前、心灵活跃、思维敏捷、灵动鲜活的人。变成了这样的人,笔下才能有见识有深情有觉悟,才能不虚伪不应付不将文章写得花里胡哨实则空无一物。还原人,建设人,提升人,丰富人,是正确理解2011年《考试说明》,成就作文高考高分最主要的一个法门。一味迷信所谓练习,简单的盲目的不断练习,还有无穷无尽、昏天黑地地为学生补课的行为,实则是离高考高分作文备考的应有之义越来越远了。激不活学生的身心,张不开学生的耳目,活跃不起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就不会有理想的作文高分出现。将人忽视了淡忘了,隔离了人,反而将练习看成是本源了,满脑子只有一个分字,这就是我们一些同学、老师、学校距离高考高分作文的真正距离。忽视了对《考试说明》正确的理解,认为只要将学生关在学校,强化练习,六日不休息,加班加点,就可以在写作中取得理想成绩,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缘木求鱼了。
分在人中,推动与提升学生完整意义上人的发展,就是准确解读并领悟了2011年《考试说明》,学生作文真正意义上分数的提升,也会为期不远了。张开耳目,分在人中,我们只有认真领悟了《考试说明》中真正的意蕴,关注了学生这个人,才是真正走上了备考的捷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