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三作文辅导:捕捉动情点 抒写真性情
假如你想摆脱思路枯竭、头脑空空的烦恼,就一定要有意识的、自觉的在生活中寻找并捕捉到动情点。所谓的动情点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
假如你想摆脱思路枯竭、头脑空空的烦恼,就一定要有意识的、自觉的在生活中寻找并捕捉到动情点。所谓的动情点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情思的人、事、物。
实验中学 张卫江
怎样才能拥有一双善于捕捉动情点的慧眼呢?
首先可以通过研读范文来提炼典型情景。所谓范文,可以是课内的经典名篇,也可以是课外自己喜欢的美文。通过研读范文,可以提炼出一些典型的生活情景,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借鉴。
其次要勤于用思,注意提升自己的敏锐意识。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引发自己心灵震动的瞬间,并及时将这种情感的火花记录下来。很多人并不缺少动情的体验,只是因为司空见惯而忽略了它们,让它们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身边滑走。比如一次温馨的晚餐,你还能描述当时的氛围吗?和父母的一次冲突,你还记得起原因吗?有心人应该学会留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不断积累,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自然也就不会文思枯竭了。
另外,还要关注细节,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动情点不只是一些煽情的故事情节,它还包括个人独特的人生体验。
发现动情点,捕捉动情点都是为了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素材库,使写作时情感的流淌更加真实自然,从而更好地与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动情点决定着全文的高潮,牵动着全文的结构,所以在写作运思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来使情感厚重感人;也可以通过调动各种不同的叙述顺序,加强细节描写等方式来浓缩文章的结构,使情感更加集中、动人。例如《父亲的布底鞋》讲述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小故事,父亲当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致富以后,成了响当当的大人物,但他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其目的就是不忘根本,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作者在安排全文结构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围绕布底鞋这一线索,采取倒叙思路,先交代父亲是大人物,却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白底黑帮,宽宽大大,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然后再追述原因,讲明父亲小的时候由于家里很穷,虽然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重点学校,却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是全村人凑出学费帮他完成的学业,而当时家里同样困难的四奶奶送来的就是这样一双布底鞋,把村里人在生活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主动帮助父亲完成学业这一动情点,在高潮中自然而然地推出,最后才点出人不能光活自己的主题。这样处理,不仅在文章开头就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而且脉络清晰,主旨明确,饱含深意。
2.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人的七情六欲是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然而令人动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体或整个过程,往往是事物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因此作文不能只写事物的轮廓,而应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之、凸现之,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自己的文章更有力量。例如施冠祯同学的《瞬间》一文:
那年的腊八,老天隐隐地皱着眉,没有留给太阳一点空隙。
饭后,母亲去盛腊八粥,她端了一碗走到已经拿起包要去上班的父亲面前,抬起头微笑着看着父亲的眼。父亲放下包,会意地接过碗喝了一口,然后露出孩子般甜甜的笑。母亲拿起父亲的包送父亲出了门。
雪花悠悠地降下来,停在父亲已经开始苍白的发梢上。母亲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转身快步回来,拿起放在门厅的伞又急步追了过去。
母亲赶上了父亲,撑起伞遮住了父亲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父亲停下步子回过头,一丝稍纵即逝的惊讶幻化成双眼清澈的光,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像是深邃的湖,浸过千年岁月久久地沉淀成柔和的凝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