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作文技巧 > 文章正文

高考:阅卷老师青睐怎样的作文

时间:2009-11-02 11:2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一、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及趋势  分析研究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对备考2008年高考作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当前高三语

  一、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及趋势

  分析研究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对备考2008年高考作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当前高三语文作文备考必须认真分析研究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并由此分析未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以增强作文备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呢?与往年相比,我认为以下三点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1、命题作文明显增多

  在2007年全国高考的十八套语文试卷中,有五套试卷采用了材料作文,三套试卷采用了话题作文,十套试卷采用了命题作文。

  2006年高考作文中的命题作文只有5篇,加上重庆卷的片段作文“车站一瞥”也不过6篇,2005年高考作文中的命题作文只有3篇(北京卷、天津卷、辽宁卷),2004年只有1篇(北京卷),而2007年则有10篇,占据了2007年高考作文的半壁江山,命题作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命题作文是不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理想形式,我们可以讨论。但它的强势回归让人更深的感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艰难与无奈。尽管命题作文卷土重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无论其原因是什么,也无论其理由是否成立,现在,我们都不能不对这曾经热极一时也曾备受冷落而今又强势重现的传统命题形式另眼相看。

  2、命题形式多元化,逐步从开放走向限制。

  从近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来看,我们发现,它经历了一个由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多元化并存的发展轨迹,总体趋势是从开放走向限制。

  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方式丰富多彩,除了话题作文之外,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几种形式都出现了,呈现出交融的局面。2005年,话题作文的霸主地位首次受到了冲击,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合起来已经占到16道作文题中的7道,几乎瓜分了半壁江山。2006年话题作文进一步萎缩,只有7道题目,而当年的命题作文已占到6道,几乎与话题作文平分秋色了,另外的4道作文题属于材料作文。到了2007年,这种格局进一步明朗化,本年度命题作文已经完全取代了以往话题作文的统治地位,占据了18道作文题中的10道,材料作文有5道,也开始超过话题作文的4道。

  话题作文倍受冷落,命题作文逐步升温,这已经是一种不容置辩的事实。出现这种局面决非偶然。由于上文已经谈到的话题作文存在种种弊端,话题作文导致的宿构、套作、抄袭越来越多,使话题作文这些年年受到了各方面的非议批评,话题作文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而话题作文的弱点正是命题作文的优点。命题作文对题意有严格明确的限定,能有效防范宿构、套作和抄袭,确保考生公平竞争;并且,由于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使作文阅卷很难制订一致的阅卷评分尺度,难以控制作文阅卷的主观差异,而命题作文的限定性便于制定统一的便于操作的评分标准,更方便阅卷。此外,命题作文在中国历史上漫长的科举考试中一直沿用至今,包括港台地区至今仍延续这一形式,世界各国的作文考试也主要采用这一形式,因此从历史和地域的角度看,命题作文更具备继承性,更能与世界接轨。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命题作文在近三年的命制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更加丰富,特别是伴随着京津沪等地一些颇受好评的作文题的影响的扩大,更由于命题作文试题异彩纷呈,能更加鲜明地体现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色,命题作文必将受到更多省市高考命题组专家的青睐,许多近年来没有尝试过命题作文的省市很可能会借鉴启用这一形式,原来已经使用命题作文的省市或许会继续延续这一成功的做法。当然,也不排除原来连年采用命题作文形式的省市为了避免猜题压题,而有意避开命题作文,如2004年、2005年、2006年一直采用命题作文形式的北京市在2007年又回过头来采用材料作文形式。

  但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由开放性的话题作文逐步回归限制性的命题作文,这一整体趋势是清楚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