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善(3)
陆学善在应用X射线多晶粉末法研究晶体结构和合金相图方面尤其有卓越的贡献。 陆学善留英期间,出色地对Cr-Al二元合金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大量不同成分合金的X射线衍射的观测和计算,确定出各相的
陆学善在应用X射线多晶粉末法研究晶体结构和合金相图方面尤其有卓越的贡献。
陆学善留英期间,出色地对Cr-Al二元合金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大量不同成分合金的X射线衍射的观测和计算,确定出各相的相界位置和转换温度,首次提出了完整的Cr-Al系相平衡图,并成功地解决了该系的和2两个相的结构。在A.J.布拉德雷和陆学善联名发表的两篇论文中论述了研究的成果。陆学善在测定Cr-Al合金系相图的研究中,创立了利用晶体点阵常数测定相图中固溶度线的方法。Cr-Al合金系相图的测定,在晶体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进展;他所创立的方法,至今仍为晶体学家广泛应用。
关于合金系单相区内的结构变化,陆学善及其合作者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50年代陆学善和章综合作,对Al-Cu-Ni三元合金系中的相的晶体结构变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研究发现,相结构基本菱面体内所含的平均价电子数始终保持不变,这一规律统摄着该相区内的一切变迁。他们在《铝、铜、镍三元合金系中相的晶体结构变迁》等篇论文中指出,基本结构单位内平均价电子数保持不变是缺陷点阵的一种特征,是控制缺陷点阵合金相的最基本因素。他们的研究结果,在国内外获得很高评价。60年代及以后,陆学善及其合作者又通过研究不同性质的缺陷点阵合金相,如Al-Ni二元系中由填充结构构成的相的结构变化,以及Al-Ni-Co三元系中由空位控制的(Ni,Co)3Al4的晶体结构,进一步证实了基本结构单位内所含的平均价电子数是决定缺陷点阵合金相变化的主要因素。
陆学善在关于超结构相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也做了出色的工作。60年代前半期,他和梁敬魁合作,通过全面研究Cu-Au二元系的相结构随成分和温度的变迁过程,证实了CuAu3超结构的存在,发现了高堆垛周期的CuAuⅡ相,论证了有序-无序转变属于二级相变。在铜金二元系中超结构的形成与点阵间隔的变迁等多篇论文中,对实验结果作了概括和总结,并从理论上对有序化过程和超结构性质作了详细而深入的解释,达到了前人未有的高度。
60年代前半期和70年代后半期,陆学善进行并指导了关于Ga二元合金的相图和晶体结构的一系列研究。他和同事们一起,应用X射线衍射并配合差热分析,先后测定了Fe-Ga、V-Ga、Mn-Ga、Co-Ga及La-Ga等多种二元合金系的相图及其中一些相的晶体结构。他们的研究是富有成果的,这些研究对于探索和应用新材料,乃至发展国民经济,都具有重大意义。
多晶X射线衍射是晶体结构分析最常用的实验方法。陆学善在数十年的工作中对这种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深刻的研究。他曾系统研究粉末衍射照相机的设计、定标、使用、误差及其校正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晚年,他在总结数十年研究的基础上,从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从德拜-谢乐照相的衍射数据本身求得流移常数的图解法。使用经他改进过的德拜相机,以及应用他所建议的从衍射数据本身求流移常数的方法,测定的点阵间隔准确度可以达到五十万分之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际上公认陆学善研究成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并在晶体学著作中引用。
陆学善在衍射图谱的指标化方面作过深入研究。他研究出一种新的图解法,直接利用粉末照相衍射线的实验数据来标定四方晶系和六角晶系的衍射线指数,又将此方法推广到正交晶系和单斜晶系。他和罗绶珉合作,应用Fortran语言设计出标定四方、六角、正交和单斜晶系粉末照相指数的解析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为在晶体物理领域应用电子计算机解决X射线衍射线的指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
陆学善晚年还和梁敬魁一起,研究从粉末法X射线衍射强度,测定晶体的德拜特征温度的方法,以及测定晶体内原子或离子特征温度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的方法。(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