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物理复习 > 物理名人 > 文章正文

陆学善(2)

时间:2009-11-02 11: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作为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1950年初,科学院召集全国各地专家讨论研究所的调整、发展方向和新所建立等问题。陆学善也应邀赴京参加讨论。同年8月,原北平研究院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作为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1950年初,科学院召集全国各地专家讨论研究所的调整、发展方向和新所建立等问题。陆学善也应邀赴京参加讨论。同年8月,原北平研究院上海结晶学研究室迁京。根据国家需要,各研究机构进行了调整和改组。陆学善被任命为应用物理研究所(后改名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一年后,严济慈辞去所长职务,陆学善任代所长。

  在百废待兴、一切初创之际,工作十分繁重。由于操劳过度,1954年10月陆学善突患心肌梗死,病情十分严重,生命危在旦夕。经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几个月之后病情才有好转。由于健康原因,1955年陆学善辞去了应用物理研究所的领导职务。在此后的20几年中,他的心脏病曾多次复发。但是除住院治疗期间外,他始终没有停止过工作,继续进行和指导年轻同志进行晶体物理的研究。

  五六十年代,陆学善和同事们合作进行了关于缺陷点阵合金相的结构变迁和超结构相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Ga二元合金相图和晶体结构的研究,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前人未有的成果,在国内外获得很高评价。但是,50年代后半期以后,研究工作不时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而被迫停顿,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尽管如此遭遇,陆学善坚信光明总会到来,科学一定会更迅速地发展,他还是一心一意地为我国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陆学善被任命为物理研究所顾问。他以满腔热情积极投身到为争取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科学研究工作之中。短短几年间,陆学善进行和指导了许多研究,发表了十几篇研究论文。他还对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实践进行总结,准备写成近百万字的专著。遗憾的是,未及完成,不幸与世长辞。他一直工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

  开创我国X射线晶体学研究事业

  陆学善是我国X射线晶体学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从事X射线晶体学研究近50年,在工作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晶体物理学家,为晶体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陆学善赴英国留学之前,在国内并未专门进行过晶体学方面的工作,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术,将来能对祖国的科学、工业和国防有所贡献,因此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后,毅然选择了X射线应用方面的研究,成为我国最早从事X射线晶体结构研究的物理学家。

  陆学善获得博士学位后,随即回国,丝毫没有留恋国外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抗战期间,他尽可能利用现有设备进行有关物质结构和晶体学的实验及理论研究。他与张鸿吉、吕大元一起,以X射线为光源,系统研究了压力的普遍照相效应。为解释各种情况下的压力的照相效应,他提出了照相潜像的形变理论,认为正是压力使卤化银晶体产生形变而影响照相潜像。根据这种理论,比较圆满地解释了实验现象。陆学善和章元龙对透明石英进行X射线研究,得到了一些与前人不同的结果。他们还研究了用背射照相机测定点阵间隔时所有可能的系统误差及其校正方法。通过对多种金属的实验测量表明,校正后点阵间隔的精确度可达五万分之一,这一精确度在当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抗战胜利之后,陆学善在研究二氧化铀的构造时,深感有必要改进测定粉末照相中流移常数的方法,因此他创立了一种提高测定点阵间隔精密度的新的图解法,弥补了A.J.布拉德雷(Bradley)方法的不足。陆学善在三四十年代的艰难环境中为晶体学研究在我国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50年代初,陆学善在物理研究所筹建了晶体学研究室。此后数十年,他在晶体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严格而热忱地指导过许多年轻科研人员的学习和工作,在工作中培养了一批晶体物理学家,并使研究室成为我国晶体物理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

  陆学善晚年对于发展我国的晶体学研究更是抱有殷切的期望。70年代末,他不顾年事已高、身患疾病,多次参加在各地举行的学术会议并作报告,他论述在晶体学研究中理论和实验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晶体学在材料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方面,在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多次呼吁给予晶体学研究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