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物理复习 > 物理名人 > 文章正文

施士元

时间:2009-11-02 11:5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施士元  施士元,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最早从事核物理研究者之一。发现射线精细结构与射线能量严格相等的现象。曾发现液态钠中有

  施士元

  施士元,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最早从事核物理研究者之一。发现射线精细结构与射线能量严格相等的现象。曾发现液态钠中有晶态原子团存在;证明AuCu3有序无序转变是成核成长相变过程;用蒸发模型和准自由散射成功地计算3H(n,2n)和3He(n,2n)截面,还指导用核技术开展对生物分子和高分子的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物理教学工作,培育了大批物理人才。

  施士元,又名公岛,笔名万乙,1908年3月18日生于上海市崇明县。其父施禹传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时曾参加国民军攻占南京战役。施禹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施士元幼时曾阅读四书、五经、《左传》等经典著作及《封神榜》、《西游记》等古代小说,遂使他既具有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又有超越现实世界的思想境界。

  1920年夏,施士元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于崇明三乐小学,旋即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六年学制,他五年完成。学习期间,凡遇数理化难题,他不是远而避之,而是锲而不舍,千方百计地求得其解。对待难题,养成无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六年级时,他与一些同学成立了一个数理化学会,从事解难题工作。对施士元来说,中学的课程已不成问题,目标对准大学一年级数理化教材。在学期间,他曾被选为学生会长,参加过上海发生的五卅运动。

  1925年夏,施士元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26年3月18日,他与全校同学一起反对段祺瑞对日签订塘沽协定。当时,在铁狮子胡同枪林弹雨中,死伤300余人,施士元幸免于难。1927年国共分裂,同学中对时事议论纷纷,施士元很少介入。他认为这些事,他无能为力,悄悄地常去图书馆,钻进书本里。19251929年四年间,施士元学习认真,获得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国最早从事核谱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1929年夏,施士元考取了江苏省官费留学法国。从上海到法国马赛,飘洋过海,历时31天。1929年冬,他进入巴黎大学镭研究所,在居里夫人指导下,从事核谱学研究工作。

  镭研究所是居里夫人一手创办起来的,它是当时全世界放射性研究三大中心之一,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强最齐全的放射源。有1.5克镭、很强的钍源、当时全世界独有的锕系元素等。在加速器技术没有充分发展之前,天然放射性元素是核物理研究的唯一手段。因此,有些实验工作其他实验室不能做的,居里夫人实验室能做。

  原子核物理与原子物理的发展相似,也从谱学开始,最早的工作是核谱学,即原子核的射线谱、射线谱与射线谱的研究与分析。30年代初,居里夫人实验室开展对射线谱精细结构的研究,施士元参加了此项工作。这一工作是在巴黎附近勃尔浮的大电磁铁上进行的。对射线谱的研究,最直接的办法是用类似晶体衍射谱仪。但是射线波长很短,晶体衍射谱仪只能对软射线适用,对一般的射线必须用比较间接的内转换电子能谱类确定光子的能量。因此,在30年代初,人们的注意力放在放射性元素的内转换电子能谱测定工作上。当时居里夫人给施士元的研究题目就是放射性沉淀物的内转换电子能谱的测定与分析。施士元对钍B的射线谱的文章于1932年发表在法国科学院院报上。同年他完成了钍C十C十C的射线的磁谱工作。而在19321933年间,又完成了对锕系元素锕C十C十C的射线磁谱工作。这些工作均写成论文发表在法国科学院院报上。最后一篇总结性文章则在1933年法国物理学年鉴上发表。

  施士元和居里夫人及其助手一起,发现了射线精细结构的能量与一些射线的能量严格相等。这是因为一个母核发射出一个粒子之后,子核可以处在基态或者处在一个激态。如果子核处在基态,则粒子能量最大。如果子核处在一个激态,则粒子能量就要小些。因为一部分能量被用来激发子核。子核激态常以发射射线来消退激发。所以,射线的能量会严格地与射线精细结构的能量相等。后来施士元经过分析,意识到这种规律的出现是由于子核的激态可能是一种转动状态。因为粒子带走了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导致原子核的转动。(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