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本栋
萨本栋 (19021949) 萨本栋,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曾创造性地将并矢方法和数学中复矢量应用于解决三相电路问题,得到
萨本栋
(19021949)
萨本栋,物理学家、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曾创造性地将并矢方法和数学中复矢量应用于解决三相电路问题,得到当时国际电工界的高度评价。对各种真空管的性质和效能也有极好的研究。30年代出版的《普通物理学》被当时的大学广泛采用。和叶企孙等人共同建设和发展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抗战期间,为建设厦门大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为恢复和重建中央研究院做出了极大努力。
萨本栋,字亚栋,1902年7月24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其先祖系色目人。元代四大诗人之一萨都拉,曾官至南台侍御史,泰定帝铁木儿钦赐其姓萨。此为萨氏家族立姓之始。其孙萨仲礼是癸酉年(1333)进士,官至福建行中书省检校,举家由雁门迁福州,子孙繁衍渐成望族。萨本栋是萨仲礼的第十七代孙。
萨本栋少年时代在福州求学。192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学校。1922年,萨本栋赴美入斯坦福(Stanford)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24年获工学士学位。1924年入麻省伍斯特(Worcester)工学院,翌年获电机工程学士。旋即转习物理,于1927年获理学博士学位,为中国留美学生中之佼佼者。19271928年,萨本栋应聘为伍斯特工学院研究助理及西屋电机制造公司工程师。在这期间,萨本栋先后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学报(Trans.AIEE)上发表了《关于空气中的火花的研究》及《三相系统的非平衡因素》两篇论文,二十五六岁就已经蜚声学术界了。
1928年,萨本栋应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叶企孙之聘请回国任物理学教授,讲授普通物理学、电磁学、无线电物理,及研究院课程向量与电路论,并从事电路和无线电方面的科研工作。他认真教学、自编教材,数年间编写了《普通物理学》及《普通物理学实验》,先后于1933年和1936年出版。这两部书是首次用中文正式出版的大学物理教材。此书一问世便被各大学选用,获得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赞赏。1940年该书被教育部正式颁定为大学教材,在国内流行使用10多年。我国当代科学技术专家中不少人在年轻时都学习过此套教科书,至今谈起来犹感受益匪浅,可见其对我国大学物理教学影响之深。
萨本栋在清华大学任教的9年中,在研究电路、电机工程以及真空管性能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创造性地将并矢方法和数学中的复矢量应用于解决三相电路问题,先后撰写了10多篇论文,深得物理学界前辈的推崇,并由此被清华大学教授会推选为评议员。
1935年9月,萨本栋应邀为美国俄亥俄(Ohio)大学电机工程系客座教授。在当时我国科技教育落后倍受西方歧视的情况下,萨本栋被聘为美国大学理工科客座教授,实为难得。1936年8月,他将讲授的应用并矢方法解决电路的计算和分析加以总结,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学报上发表了论文《应用于三相电路的并矢代数》,引起国际电工理论界的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开拓了电机工程的一个新研究领域。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AIEE)随即将这篇论文列为当年冬季会议(1937年1月25日至27日)的讨论课题。会后,经评选,该文获得美国的1937年度理论和研究最佳文章荣誉奖。在此基础上,他又汇进了同类问题的其他研究心得,并加以系统整理,用英文写成一本专著《并矢电路分析》。这是一本新理论杰作,是数学、物理、电机三角地带的新著,其理论在电机工程研究中属于新开拓的前沿。因此,该书一出版,立即被选入国际电工丛书,并获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第一次荣誉奖章。由于萨本栋在电机工程学上的突出成就,他被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接纳为外籍会员。
呕心沥血在闽西山区建设厦门大学
1937年3月,萨本栋从美国讲学载誉归来,回清华大学任教。其时,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因经营橡胶失败,资财亏蚀殆尽,遂将其所创办的厦门大学献给国家。1937年7月1日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1937年7月6日萨本栋被任命为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