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历史复习 > 历史百科 > 文章正文

“五四总司令”陈独秀的红色传奇

时间:2009-11-02 11: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在北京沙滩繁华的五四大街路口,安设有一座以纪念五四运动为主题的、名为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大型雕塑。有人惊诧地发现,这座雕塑的

  在北京沙滩繁华的五四大街路口,安设有一座以纪念五四运动为主题的、名为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大型雕塑。有人惊诧地发现,这座雕塑的浮雕部分镌刻着青年毛泽东、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人的头像,却独缺五四运动中那位最重要的领袖人被毛泽东曾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的陈独秀。于是,有学者呼吁整改一下这违背历史事实、受到了左的偏见影响而创作的雕塑,还陈总司令一个应有的位置,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的新一页。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曾连任5届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他一生跌宕起伏,人们对他毁誉不一。著名的陈独秀研究专家任建树说:陈独秀一生的思想演变,不啻是一部近百年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缩写。他的革命经历大体上同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同步前进,并相互影响。纵观他的一生,两件大事应该大书特书:一是提倡科学与民主;二是创建中国共产党。这两件事已经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必将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青年杂志》的出现如春雷初动

  1915年,陈独秀到上海,向出版界老朋友汪孟邹提出想创办杂志。几年前,汪孟邹在陈独秀的建议下在上海办了亚东图书馆,但是经营情况不算很好,汪孟邹便老老实实地说自己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持陈独秀办杂志。考虑到陈独秀需要养家糊口,他向陈独秀推荐了他的两位朋友陈子沛、陈子寿。陈氏兄弟在上海开了一家群益书社,汪孟邹介绍双方见面后,陈氏兄弟表示同意合作。他们开出的条件是,新杂志为月刊,不管销路如何,群益书社每期支付稿费、编辑费200元。

  这年9月15日,上海滩突然出现了一本像春雷初动、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的全新刊物16开本的《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的刊词,提出科学与人权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举起了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

  这年12月26日,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发布命令,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还没有上任便开始招兵买马,其中文科学长的人选难以定夺。在留法同学汤而和的家中,蔡元培看到了沈尹默转来的《新青年》(原《青年杂志》)杂志,这也是蔡元培第一次见到《新青年》。蔡元培原先组织暗杀团的时候就认识陈独秀。此刻,担任北大文科教授的沈尹默也大力推荐陈独秀。正巧陈独秀又到北京来募集资金,蔡元培、沈尹默等人便登门拜访,邀请陈独秀到北京来任职。

  12月26日上午,蔡元培到北京西河沿的中西旅馆走访陈独秀,劝说陈独秀到北京大学就任文科学长。陈独秀不愿放弃《新青年》,对于来北京十分犹豫,甚至还推荐了胡适回国来担任文科学长,以求自己解脱。但是,蔡元培对于胡适一无所知,没有答应。

  从这天起,蔡元培差不多天天要来看望陈独秀。陈独秀为了筹集资金,白天四处活动,晚上回来又要看戏,睡得晚,起床迟。蔡元培有时来得早了,陈独秀还没有起床,他就嘱咐茶房不要叫醒陈,自己拿个凳子坐在房门口等候。如果论资排辈,蔡元培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二甲进士,被授翰林院编修,曾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而陈独秀只是一位秀才。蔡元培礼贤下士的风度,让陈独秀有些感动。

  蔡元培后来的一番话,终于使陈独秀动心。一是,蔡元培切中陈独秀《新青年》的要害,他说,北大要找一批有新思想的教授,陈独秀来了之后,这批人都可以帮助陈独秀写稿;二是,蔡元培给陈独秀开出的薪水是每月300元,比群益书社每月给陈独秀的办刊费用高很多。陈独秀终于答应先试干3个月。

  陈独秀来到北大之前,蔡元培就已经发表了人员任命榜,其中陈独秀任文科学长,遭到北大很多老派教授的反对,他们说陈独秀只会写一点笔记性文章,没有像样的文科著作,如何能当文科学长?但是,蔡元培力排众议,1917年1月,陈独秀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职。

  陈独秀被安排住在与汉花园(即沙滩)只一箭之遥的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那里也就成了《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