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的精神为什么不是“民主”和“科学”?
今年是五四爱国运动九十周年,这个被称为中国现代史转折点的历史事件直到今天仍然对中国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其遗产和精神既被后人
今年是五四爱国运动九十周年,这个被称为中国现代史转折点的历史事件直到今天仍然对中国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其遗产和精神既被后人总结为民主与科学,也被总结为爱国与进步。而民主与科学之论就来自诞生于五四并以五四传统和精神代言人的中共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毛泽东曾有盖棺定论式的评价:五四运动的发展,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这就是共产党人和若干党外马克思主义者所做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则走到资产阶级的道路上去了。然而,究竟什么是五四精神,直到今天海内外仍然有不同的见解。
近日读到英国学者玛格丽特.麦克米兰(Margaret Macmillan)研究巴黎和会的专著《Peacemakers : six Months that changed the world》(汉译名《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其中有专章谈到中国及发生在中国的五四运动,可算是西方的立场和视野。关于这位学者,不得不多谈几句。她是巴黎和会英国代表团团长、首相劳合.乔治的曾孙女,毕业于牛津大学,现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无论是其家庭还是专业背景,都使得她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来评析巴黎和会这一历史性事件。因此这本书出版后也大获成功,获得2007年《纽约时报》七大好书荣誉以及各种图书奖。
在书中,她这样评价:5月4日是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里程碑,它代表了知识界动乱的整个阶段,但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抵制西方。1919年之前,他们寻求西方民主和自由主义,通常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别的范例。1919年,中国人找到了另一个可行之路,不是回到传统道路而是俄国的新秩序。俄国革命提供了一个类似于中国的传统社会通过一次大胆行动而一跃向前的范例。对西方的幻想的破灭、1911年之后对西方民主不愉快的体验以及俄国提供的道路,都使共产主义成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作者进而论述道:巴黎和会一年之后,一群进步分子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许多1919年5月游行的领导都都成为党员。在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们也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领导下,共产党终于在1949年夺得政权。(234页)。
我相信,玛格丽特.麦克米兰说出了许多中国学者想说而无法说出的历史真相和结论,尽管历史距我们并不远,历史真相并没有被掩盖。
不错,5月4日是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里程碑。爱国、反帝(反日反西方)就是这场运动的本质。为了救亡图存,为了反对西方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热血青年才第一次走向街头,并带动全国各界的民族主义的大觉醒。可以说,西方列强(反帝)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针对对象。而发泄的出口则指向了对西方列强软弱的北京政府。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当时公认的启蒙导师陈独秀在巴黎和会前称美国总统威尔逊是世界第一个好人,而和会之后,直接怒斥威尔逊为专说大话骗人的威大炮。他的转变在当时的中国是颇具代表性的。在强烈的反帝、反西方背景下,中国怎么会把来自西方的价值观民主和科学当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其次,正如玛格丽特.麦克米兰所说的,中华民国建立七年间令人极其失望的表现也决定了五四时代不可能再把目光针对西方。中华民国建立才一年,就经历了内战(二次革命),随后就是帝制,帝制失败随之而来的就是清廷复辟闹剧、闹剧失败后就是南北方对抗,国家陷于分裂(巴黎和会代表团由南北方共同组成,互相争斗)。袁世凯时代议会选举产生的腐败贿选到了北洋时代愈演愈烈,内阁走马灯般轮换。当然,对于国民更重要的是,效仿西方建立的中华民国既无法解决国家独立、主权完整、废除不平等条约等中华民族迫切的生死存亡的挑战,更无力解决民生,提高民生。事实上,仅仅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第一年,民国元老章太炎已经公开提出共和亡国论。创立民国的精英尚且如此,民众岂不更是身感同受?在这种情况下,五四运动怎么还会把西方做为学习的榜样呢?(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