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的精神为什么不是“民主”和“科学”?(2)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得不提的是,这个时候的西方刚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正处于空前的危机之中。当时西方劳工运动风起云涌,资本家与政府结合起来对劳工运动残酷镇压,阶级关系高度紧张。 可以说,五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得不提的是,这个时候的西方刚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正处于空前的危机之中。当时西方劳工运动风起云涌,资本家与政府结合起来对劳工运动残酷镇压,阶级关系高度紧张。
可以说,五四运动的背景一是对欧美民主国家公理的极度失望、二是对效仿西方建立起来的民国政府极度厌恶、三是对一战后的欧美模式产生高度怀疑。这样的背景下怎么会产生对西方价值观民主和科学的认同与追求?这也是为什么1917年俄国革命时,没有对中国产生多少影响,而仅仅两年之后,中国就最终选择了俄国革命的道路。
五四运动后,中国历史选择了俄国革命,无数的五四精英创立、加入、站到了中国共产党一边,并最终取得胜利,完成了自1840年以来仁人志士、整个民族所追求的独立、统一与主权。并再经过三十年后,通过改革开放初步实现了富强。而这都和西方的民主南辕北辙。至于科学,并不是五四 的专利,而是自洋务运动就已经开始了。包括采用西医,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武器制造、轮船、邮政以及铁路建设等等。
当然,在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精英选择共产主义的时候,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精英选择了自由主义。然而,哪一个可以救国,历史给出了答案。至于毛泽东盖棺定论式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他所使用的民主和科学这两个词语,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和来自西方的民主毫无关联。也许,在哪个时代,对民主和科学的理解更为宽泛或者各有所解,无论是共产主义还是自由主义都以民主和科学为已任。这和今天的民主含义一元化定义已经完全不同。如果现在,我们用今天的民主和科学含义来理解九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不是有历史时空倒错之感?
附:读台湾出版的中国历史,都对五四运动一笔带过,更无科学与民主之论。台湾学者张玉法所著《中华民国史稿》就是一例。张玉法先生曾任台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院士,而这本专著更是由两岸著名学者吴大猷主持的最近两百年中国史系列中的一卷(另两卷为中共史和晚清史)并由台湾最著名的联经出版出版。这本书第三章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1916--1928)的第二节社会新策略的波动,仅有一句话谈到了五四运动:中国于1919年5月4日发生以反日为中心的反帝运动,在性质上都是以群众为主轴的自觉运动。(136页)。而最近两百年中国史另一卷《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中,对五四更是没有列为专项,仅在第一章知识分子搞革命第一节新文化运动的转向中,表达了这样的含义:新文化运动是以西方的科学与民主为目标,但1919年巴黎和会后,新文化运动发生了转向。具体的有这样的几句话:五四思想由崇拜欧美主流文明转向崇拜社会主义,明显地反映在当时的出版品上。(67页)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在以俄为师的心理驱使下,开始深入了解俄国的十月革命,也开始大力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68页)。
显然,无论是西方还是台湾的史学界,都没有把民主和科学与五四运动联系起来。台湾甚至更进一步分析认为,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转折点,从西方的民主和科学转向社会主义。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