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考试、分数、困惑
题海、考试、分数、困惑 教育有了中考、高考的独木桥,学校就有了按分录取、以录取率评估教学质量的尺度。虽然我们知道,考试仅是教
题海、考试、分数、困惑
教育有了中考、高考的独木桥,学校就有了按分录取、以录取率评估教学质量的尺度。虽然我们知道,考试仅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并非教学的宗旨。如果仅用一两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人的唯一标准,势必会使人的心性慢慢地扭曲。但是为应对考试,我们还是要深受其桎梏,于是教师有了题海战术,考试老师的法宝;学生难免要进行一定量的习题训练,背上了十字架般的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而无法自由呼吸,分数学生的命根。
每每进入复习以来,学生会强烈地感受到大量训练题对自己课余生活的严重影响,除了课堂上要进行大量的做题校对再做题再校对的循环外,课下或晚自习还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定的题库。这段时间注定是学生学涯中极其难忘的经历,因为这种固定化的训练方式是那么单一与乏味,不少学生受困于此围城中言不由衷。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都是从一些教辅材料上原封不动摘抄下来的,有的甚至就是用某一本练习册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考试大都是通过剪刀加浆糊的做法,从各种练习册和模拟试题上复制而来。有些练习册是旧版本或是旧版本换上新包装,与现行教材根本不符,可是老师还是让他们天天练,月月练,在题海中苦苦挣扎。
说到题海战术,我也陷入了某种困境,习惯于接受灌输的学生也俨然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的确,要想在这紧迫的时间中让学生加以有效复习,也应该以这种比较传统的方式引导学生,不然,有时会很吃亏。看着那些埋头做题的学生,他们静静地练,在教师看来,肯定觉得其学得正起劲,自然喜在心头。然而,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越专注于这些试题训练,越容易导致死板,这些格式化的训练使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主动选择。当我少用试题,而多用一些生活化的知识刺激学生的思维时,他们又难以从丰富的信息中汲取自己的所需并加以梳理,因为他们习惯于接受,他们早就被驯服为接受的机器。
做题迷惑,听讲也迷惑。学生在参加大型考试前的这一过程,注定要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学生茫然,教师也茫然。在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知识能力与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会不自觉地担当起帮闲的角色。
有人说,有如此训练,反正比没有强,因此,就应该大力贯彻下去,假如目前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方法,当然可以采用,问题是我们不想更新观念,采取事半功倍的方式,而思维一旦固化,经验就会以伪装的方式干扰着我们的工作。做这么多题,目的是为了强化自己的知识能力,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言下之意是能够在猜题与押题中获取某些重要的信息,可以考个好分数。如果不拥有一个足够高的分数,学生就不可能与人竞争,其生存机会就会减少;如果没有一串可以摆门面的分数,学校的声誉定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学校的办学就会受到影响。于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成了一句永远不可兑现的俗语。
以此观念所演化出来的教学行为,定然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或许,又有人说,到底是成绩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在一个以成绩论成败的环境里,有时,我们只能保持沉默,让一种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学习,唯有一个相同的活动,那就是于课堂上和课外进行考试技能的统讲和大量的应试训练,让学生于昏昏欲睡中度过最佳的创造时期。从而导致学生的心性的疲累,甚至扭曲学生的心灵。
因此,对于题海,若能以极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多从知识的源头给其引来清泉,而非没完没了地让学生做题。针对习题教学,提出如何发挥习题教学的功能,充分通过多题一解、习题改错、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我们有必要在寻求培养人的综合能力素养方面下一番苦功。当学生的综合能力足够高时,比如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高,面对各种困难毫不畏惧,这样的学生自然可以在知识的获取上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而不像皮影戏一样,没有了操纵者的把玩,就永远也不会活动。(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