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招生部门领导谈高考平行志愿(2)
而我们多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导向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进行多元综合评价,从而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升学压力。 所以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改革目标相悖,不利于多元评价的实施。 第二,
而我们多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导向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进行多元综合评价,从而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升学压力。
所以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改革目标相悖,不利于多元评价的实施。
第二,压缩了高校自主招生的空间。本来高校的录取比例是1∶1.
2,还可以有20%的空间用来综合考查,现在则变成1∶1.1或1∶1.05,甚至更小,可挑选的空间大大压缩。在当前,高校录取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需要多样化人才的选拔要求,改变集中单一的考试招生模式,形成若干个可供考生和高校双向选择的、满足不同层次高校不同要求的招考模式。但是以极小的分数差给高校排队,不利于高校按自身层次和办学特色招收符合自身培养目标的学生。
第三,弱化了专业意识,强化了学校名分,在高校专业竞争中有失公允。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在学生的培养上应该是有专业倾向的,应鼓励学生有兴趣爱好,有崇高志向的专业选择。但平行志愿推行后,在制度上会促使学生从功利出发,看重学校而弱化专业。本来作为考生个体,在学校与专业中权衡也无可厚非,但制度设计使群体屈从于一种倾向,那就有弊了。而且一些高校虽然总体排名落后于另一些高校,但它的某一专业却是名列全国前茅,甚至是世界知名的。但是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将高校按分分层,对这些学校的优秀专业招生明显是一个挤压,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面对多元化的考试招生改革目标,同时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又成为一种现实的状况,胡启迪提出4条建议作为改进和弥补平行志愿模式弊端的局部探索:
一是不必一刀切地推行平行志愿,允许多种录取方式试点。让各地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招生录取方式。
二是为了使志愿填报更符合考生的实际,可探索按学校专业作为条项进行填报并按序录取。
三是放宽高校投档比例,以利于高校实施多元化评价录取。另外可以采取分段退档的方式,比如每10分一段,以避免现在的按批次一次性退档带来的风险。
四是高校招生录取要采取教育部提出的抓两头,稳面上的原则,即积极探索有利于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如985高校和211高校)的选拔创新人才的自主录取模式,以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高职院校,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逐步做到申请入学、自行考评的人才选拔模式,在全局上扩大多元评价招生录取的空间。(
有一些考生认为,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可以在第一志愿同时填报数所院校,保险系数大,没有必要担心第一志愿落榜。其实,问题远远没有这样简单。宁夏教育考试院院长戴冰青说,填报平行志愿要有一定的技巧和原则,才能规避平行志愿带来的风险。具体要掌握以下4条原则:
一是根据意愿,正确排序。平行志愿投档时,是按照考生所填报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检索的,排在前面的院校首先被检索,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投到该院校。只有排在前面的院校不符合投档条件时,才依次检索排在后面的院校。平行志愿对院校来讲是平行的,但对考生本人来说是有严格顺序的,也就是说考生本人的几个院校志愿之间是有先后顺序的,考生应将自己最希望就读、与自己实力相当的院校填报在最前面。
二是准确定位,合理填报。除特别高分考生外,相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如果同一批次的几个并列院校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院校,一旦志愿填报过高,很容易一起落榜。因此,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在本省份的位次以及各校的招生计划、往年录取分数等情况准确定位,根据自己的意愿合理排列志愿顺序,做到既满足了自己的意愿,又最大限度地提高被录取的可能性。这就要求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并列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适当拉开档次,要考虑院校的层次和报考热度,而且要有一所院校保底。一般来说,平行志愿中并列的各个院校志愿,A院校可以适当考虑选择稍高于自己定位的院校,B、C院校应该是自己定位的院校,要确保准确,D院校保底,要确保能够被顺利投档。(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