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志愿填报终极攻略》第一章:知己篇(1)
第一节平时学习成绩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来说,掌握平时学习情况是不是多此一举?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填报志愿,并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情,平时的学习成绩是考生自我定位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特别是对于考前估分填报和
第一节平时学习成绩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来说,掌握平时学习情况是不是多此一举?
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填报志愿,并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情,平时的学习成绩是考生自我定位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特别是对于考前估分填报和考后估分填报的考生来说,考虑平时的学习成绩大有必要。
志愿填报课堂:志愿填报的三种方式--考前估分填报、考后估分填报和考后据分填报
考前估分填报:截止2009年,北京市和上海市共2个直辖市是高考前估分填报志愿,具体填报时间主要在5月上旬至中旬,即高考考试还未进行之前。
考后估分填报:截止2009年,天津市、山西省、黑龙江省、河南省、贵州省、陕西省、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8个省市区是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具体填报时间主要在6月中旬,即高考考试刚刚完成但考分和省控线究竟是多少还不知道,其他重要信息也不知道,故简称“考后估分填报”。
考后据分填报:截止2009年,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河北省、浙江省、福建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江西省、安徽省、广东省、吉林省、甘肃省共21个省市区是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具体填报时间主要在6月下旬及7月上旬,即高考分数已经知道,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及考生的排序位置等重要信息也已经知道,故以下简称“考后据分填报”。
为什么说掌握平时学习情况对于“考前估分填报”和“考后估分填报”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呢?
(一)对于“考前估分填报”的考生来说,虽然两或三次模拟考的成绩会对预估高考成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并不是起着决定性因素的,在这里考生还需要结合平时的学习成绩,综合来看。
将平时学习成绩与模拟成绩汇总,我们可以将考生分为三种类型:稳步上升型、波动型和下滑型。
稳步上升型的考生成绩一般比较稳定,考前估分时就可以根据最近几次的成绩作标准,来确定自己填报志愿的考分,即使在高考中会出现一些小失误,成绩也不会有很大偏颇,因此相信自己的实力最重要。
下滑型的考生由于对学习的侧重点把握不住或心理因素等原因造成成绩下滑,在考前预估分数时一定不能保有超常发挥或碰运气的想法,要实事求是、客观的分析,尽量做到保守一些。
波动型的考生,在考前预估分数时可能就要复杂一些。这类考生一定要找出造成成绩忽高忽低的原因,是因为特殊原因还是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马虎大意造成的,如若因为特殊原因,可以在确定填报志愿的分数时参照一下自己的平均水平,如若因为一贯的失误,则要考虑到高考时发挥不足的情况,慎重保守一些。
(二)对于“考后估分填报”的考生来说,正确估计自己的高考分数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考生填报志愿的最主要依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准确估分呢?
首先需要考生要实事求是。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突出,高考却考得很好,然而估分却不高,原因是他怕估高了,会被别人笑话。这样做的后果是他可能错过了最理想的大学。有的考生正好相反,他们平时学习好,高考却考得不好,但碍于“面子”,便将分数往上估。还有的考生,为了让老师、家长暂时高兴,故意把分估高。这样做,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估分时不要受以往成绩的影响,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其次要求要宽严适度。估分之前要吃透标准答案的要求,然后回忆自己答题的情况如何。所谓宽严适度,就是在估分时该宽的要宽,该严的一定要严。自己把握得准,就可以宽一些;如果把握得不准,记不清,有模棱两可之嫌,则从严掌握。估分时一般采用前后松紧不一致的原则。譬如,你认为这道题估得宽松些,那么另一道题就应该稍严些;这一科估得松些,那一科便严些。这样分数可以互补,总分不会相差很大。(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