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志愿填报 > 报考技巧 > 文章正文

2012高考志愿填报常识200问答(一)志愿填报(4)

时间:2012-03-14 15:31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20问:什么是专业的实质性内涵? 答:专业的实质性内涵,是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就业与升学以及研究领域、师资队伍、科研特色等。了

  20问:什么是专业的实质性内涵?

  答:专业的实质性内涵,是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就业与升学以及研究领域、师资队伍、科研特色等。了解专业的内涵比较简便的途径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介绍。

  21问:了解专业内涵有什么作用?

  答:了解专业内涵有以下三大作用:(1)将自己最没兴趣甚至厌烦的专业淘汰掉。(2)可避免或减少凭想当然、望文生义填报志愿所带来的后悔与无奈。(3)录取后,有助于学好、学深、学业有成。

  22问:如何看待热门专业?

  答:笔者是这样看待热门专业的:(1)许许多多的人都去争报热门专业,说他们全都是盲目跟风、赶潮流是不客观的,群众是有辨别力的。(2)为什么有许许多多的人冒着风险去争报热门专业呢?因为热门专业不仅有利于就业,而且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地位优越,对考生的职业、人生都有莫大的益处。(3)说专业的冷门与热门是经常变化的,几乎一年一个变,是不科学、不符合事实的。真正的热门专业是多少年都不会大变的。(4)在市场经济下,专业决定就业,重视专业选择,首先是就业的要求,也是个人成才与发展的要求。(5)进了热门专业,未必都是前程似锦;入了冷门,未必都是命运不济。

  23问:如何分析热门专业的就业前景?

  答:热门专业也有其热的规律:一是与市场联系密切的专业会热;二是与国际化进程相一致的专业会热;三是与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相关的高新技术专业会热;四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专业会热;五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派生的新专业会热。这样的热门专业是有其良好的就业前景的。

  24问:如何选择热门专业?

  答:热门专业大家都想报,但不是人人都能报。自身竞争力很强,足以支撑报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当然好,但竞争力不是很强,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两难中选择:①力报热门,降低档次或批次。②不降档次或批次,偏离热门,或选择冷门。

  25问:如何辨别新专业?

  答: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校本科专业名单,即当年新增的可以招生的本科专业,大家都将其称之为新专业。笔者认为,从高考志愿填报的角度,简单地、笼统地把当年新增的本科专业都称之为新专业,是不科学、不恰当的。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来说,甚至是有害的。笔者认为应当把当年新增的本科专业分为两类:真新专业与假新专业。所谓真新专业,就是目录新增专业;所谓假新专业,就是高校新设专业。

  26问:第一志愿为什么是顺利录取的关键?

  答:(1)从投档规则来看,第一志愿优先于第二志愿投档。也就是说,最先投第一志愿,在第一志愿中已经完成了招生计划的学校,一般就不再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了;只有当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会录取第二志愿考生。(采用院校志愿分数级差录取第二志愿高分考生的另当别论。)(2)从每年招生录取的实际情况来看,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较高。如各地近几年各批次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一般占全部录取总人数的60%以上,第一批本科院校第一志愿的录取率更高,达到了80%以上,有许多名校更是达到了100%。这些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学校,完全不需要录取第二志愿考生。(3)从填报第一志愿的效果来看,如果一个高考成绩达到了一本线的考生,将第一志愿填好了,就能录取到一本的院校;如果第一志愿没填好,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就很有可能落选到二本院校。(4)从招生院校的情况来看,98%以上的院校都希望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5)从各地划线情况来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批次线上的考生人数应大于招生计划数。这样,肯定会有部分批次线上的考生要自然落选到下一个批次。因此,第一志愿填报是否合理、恰当,往往决定考生能否被顺利录取。当然,既要慎重选择第一志愿,也不能忽视第二志愿的填报。考生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认真对待每一批次的每一个院校志愿。(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DNF外挂  DNF连发程序下载  DNF双开工具下载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