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解读:志愿填报和投档模式利弊(2)
局限一:并不等于零风险 对考生而言,实行平行志愿并不意味着就是零风险。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处理高考成绩与学校层次的对应关系、4个院校志愿之间的合理梯度关系、选择专业与选择院校的关系、满足专业志愿与服从调剂
局限一:并不等于零风险
对考生而言,实行平行志愿并不意味着就是零风险。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处理高考成绩与学校层次的对应关系、4个院校志愿之间的合理梯度关系、选择专业与选择院校的关系、满足专业志愿与服从调剂的关系、个人条件与专业要求的关系等问题,则仍然会有无法投档或者被退档的情况。
局限二:分专业难度加大
高校新生成绩分布可能较为集中,出现成绩扁平化现象。这使得学校新生差异性降低,分专业难度加大。
局限三:没有补投机会
高校一旦在一次性投档范围内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没有补投机会,直接进入征集志愿过程。这种情况在一些普通专业与相对特殊的专业混在同一批次招生的院校会比较明显。比如一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应用型专业等,在计算投档数时这些相对特殊专业的计划数是被一并统计在内的,但投档的结果可能是有很多考生没有填这类专业的志愿,最终导致相当数量的考生因为不符合条件或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被退档,学校最终也没有完成计划。
对此,我区划分出本科第一批A类、本科第一批B类,同时允许区内院校设置两个院校招生代码,将招生专业分成两类,由考生分开填报,目的就是满足考生的不同需求,提高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针对性,降低考生退档率。
任何一种制度的设计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关键要看利弊得失。平行志愿的推行使高校录取考生的学业水平较为接近,不仅有利于高校组织教学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能促进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由于高校品牌和学生分数成正比,名牌学校一般会无意外地招到学业水平较高的学生,因此,高等学校要想提高生源质量,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就必须高度重视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牌价值。平行志愿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科学客观地评价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
平行志愿模式可能不是最理想的投档录取模式,但在现阶段它是能有效降低志愿填报风险、体现高校招生公平公正的一种有效模式。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将通过细致的制度设计和严格有效的过程管理,尽可能地发挥平行志愿的优势,减少因这种模式自身的局限带来的不良影响。
记者/刘琼 通讯员/宋潇潇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