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志愿填报 > 报考技巧 > 文章正文

教你远离高考志愿填报“十大误区”

时间:2011-01-08 12:57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你校哪个专业最好?”“我的伢高考成绩比你校去年录取线高5分,报考你校没问题吧?”在近两日的高考志愿填报中,记者常听到考生或家长提到类似的问题。对此,我省高校招生专家表示:“漫无目的问专业、刻舟求

  “你校哪个专业最好?”“我的伢高考成绩比你校去年录取线高5分,报考你校没问题吧?”在近两日的高考志愿填报中,记者常听到考生或家长提到类似的问题。对此,我省高校招生专家表示:“漫无目的问专业、刻舟求剑看成绩,是历年不少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误区。”他提醒考生,以下十个误区需避免。

  误区一: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

  这类考生多属于准备不足、或对个人定位判断不清,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一旦遭遇“扎堆”就会落档。

  专家提醒,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应注意“冷热”结合、量力而行。如果成绩不太突出,建议在专业上避“热”选“冷”,在学校上选“优”。

  误区二:选择专业关系到日后就业

  我省自2004年实行知分填报志愿以来,有的高校或专业报考人数超过招生人数数倍以上,“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特色专业却鲜有人填报。究其原因,除了考生、家长对高校的专业设置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主要是他们错误地将志愿选择与毕业后的就业挂钩。建议考生及家长在填报专业志愿前,先咨询相关高校招生人员,详细了解各专业的具体学习方向、就业情况、报考热度等信息。

  误区三:学费高的专业一定热门

  部分考生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是热门专业,这是错误的。高校收费标准是经国家和物价部门结合市场和办学成本来确定的,国家对于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为吸引考生报考,可能会相对调低收费标准,高校也会适当增加奖、助学金额度,但如一些艺术类、设计专业,由于办学成本较高,其学费也相对较高,这类专业往往并不适合多数考生。

  误区四:怕“扎堆”不敢“高攀”

  与盲目攀比相反,还有一部分成绩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的考生因信心不足,结果报低了学校。填报志愿时,应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尽量保第一志愿,把保险和稳妥留给第二志愿。

  误区五:孤注一掷只填一个志愿

  在2005年的湖北高招中,有近万名高考成绩在二本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因放弃填报三本以下志愿,结果导致二本落档后无学可上。考生在选报志愿时,视野要宽,不要放弃填报下一批次的和非第一志愿的高校。

  误区六:盲从高校去年的录取线

  有些考生填报志愿时,拿自己今年的高考成绩与去年高校录取线相比,并以此填报,这是错误的。因为今年我省考生比去年增加近8万人,高校在鄂招生计划数却没有变化,这就改变了去年各高校在鄂录取的分数分布;而且今年的全省分数段排名情况也与往年不同,不可只依靠往年资料来确定今年的报考。

  误区七:对学校和专业望“名”生义

  有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看到标有“农业”、“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便将其与艰苦专业挂钩;看到“财经”、“科技”这类字样的学校,则连忙填报。其实,专业院校同样有社会热门专业,而综合类院校亦有不少就业并不理想的专业。这一点,对专业选择也是一样。

  误区八:服从分配会吃亏

  “是否服从分配”一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报各志愿学校都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院校;二是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专业就读。这显然扩大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很多名校在对“服从分配”的学生调剂专业时,仍是以分数优先为原则,由高分到低分安排相对较好的专业,不要以为选择服从分配,就会被学校故意调到没人报考的差专业去,这样只会增加自己的落档风险。

  误区九:父母老师包办考生志愿

  现在很多考生的高考志愿,都是由家长、老师包办的,却忽略了学生个人兴趣和能力等因素,结果不少考生进入高校后,心生悔意,当无法重新在校内选择专业时,就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