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要规避五大误区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第二中学 郭明昌误区一:舍本逐末----根据地域选院校案例警示:山东理科考生王平,今年高考考了596分,比本科一批资格线高了16分,一心想到北京、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上学,本科一、二批次全部填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第二中学 郭明昌
误区一:舍本逐末----根据地域选院校
案例警示:山东理科考生王平,今年高考考了596分,比本科一批资格线高了16分,一心想到北京、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上学,本科一、二批次全部填了北京和上海高校,结果哪所院校也未投上档,无奈,只好上了上海一所三本批次的独立学院。
报考贴士:近几年,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所在城市的选择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热衷于报考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或其他沿海开放地区的院校。甚至有很多考生只认准本地高校,非本地高校不报,其他城市的高校均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从而使某一地区的高校录取竞争更加激烈。
在志愿填报中考生和家长存在着的这种浓郁的地域情结,对于高考成绩在分数上没有绝对优势的考生来说,弊大于利。案例中该考生非北京、上海不上的偏执心态 ,笔者以为实不可取 。特别是在考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这样报考更是因小失大,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不能说该考生的选择是个错误的选择,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选择并不是他的最佳选择。单纯以地域的优劣为标准选择高校可以说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其实很多地理位置不好的地区也不乏部委属名牌重点高校和办学特色鲜明的二本高校,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师资力量在全国也都是名列前茅的,仅仅是地理位置不够优越,与北京、上海同层次的高校相比较,这些高校的入学门槛低一些。如果考生分数没有太大优势,与其在发达城市就读实力很弱,甚至刚从专科升为本科的高校,到不如舍近求远,以距离换分数,去两北一南(东北、西北、西南)选一所实力雄厚、办学有特色的院校。即使考分偏高的考生,也不要太过挑剔,两眼也不要只盯着大城市,考分偏低的考生当然也不要轻易放弃任何机会。
误区二:爱屋及乌----重点大学里的专业都是名牌专业
案例警示:吴东是山东省理科考生,特别喜欢学习物理。填报志愿时,他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首选专业,最后选定江南大学并被录取。上学期间,随着对学校了解得越多,他入学时的喜悦心情逐渐低落。因为该校前身主脉原来是一所轻工类大学。学校的强势专业是食品轻工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几年前才开设的,师资力量和专业实力一般。直到现在,该考生还后悔自己怎么只知道学习拿分数,考重点,而全然不知重点大学里的专业也有强弱之分、高低之别。假如时间能够倒流,我一定多看志愿几眼。但时间不能倒流,留下的是考生和家长的无奈和遗憾。
报考贴士: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有优点,也有缺点,大学也一样。名牌重点大学好并不代表其所有的学科专业都好,每所大学都是以一定的专业领域见长的,都有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无疑只有选择了重点大学的强势特色专业,才能接受目前最好的高等教育。选专业,关键在于选特色,作为高校的特色专业,往往具有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领先的优势,而且不少是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学科。因此,志愿填报前,考生和家长要注意找出拟报高校最强的专业和最有特色的专业。只有这样,才能既上对了花轿,也嫁对了郎。
另外,有一些二本批次的院校,虽然规模不大,名声不是如雷贯耳,但却特色鲜明,某些专业实力雄厚,人才培养质量高,就业形势丝毫不逊色于名牌重点高校。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如果高考成绩介于一本和二本批次之间,考生不妨在一些特色二本院校中多留点神,力争在二本院校里寻找专业方面的单项冠军。
误区三:似是而非根据专业冷热与否选专业
案例警示:青岛文科考生李明,今年高考分数639分,比一本线高33分,院校一志愿达到了天津财经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最终却被学校退档。原来该考生选择的专业志愿全部是该校历年来最热门的几个专业,并且没有填报专业志愿服从调剂。由于热门专业录取分数远高于最低录取线,最后李明被学校退档。(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