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中常见的25个失误(4)
20.人云亦云,片面看待热门冷门 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数量同以及社会对行业的认知不同,反映到招生中就是所谓“热门”与“冷门”。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招生中就出现了财经热、法律热、金融热、
20.人云亦云,片面看待热门冷门
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数量同以及社会对行业的认知不同,反映到招生中就是所谓“热门”与“冷门”。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招生中就出现了财经热、法律热、金融热、计算机热、信息热等,但是没有哪个专业能一热到底。现在“热门”的专业,不一定永远“热门”,而现在“冷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永远“冷门”,值得注意的是,招生热的专业就业不一定热,如法律就是招生热就业冷。石油、勘探等专业,由于就业面相对较窄,其招生并不多,可因为它是社会急需人才,就业率高,因此仍不失为“热门”专业。有时候专业的冷热也反映到高校的专业设置上,如计算机热时每一所大学都上马计算机专业,很快就造成人才过剩,当然就由热变冷。由于“热门”专业录取分相对要高许多,如果志愿中只追求“热门”的话,就如同孤注一掷,一损俱损。其实,选择“冷门”专业中实力最强的(最正宗的)学校不失为一种策略。笔者主张既要认识到“热门”与“冷门”这个现实,又要以我为主,不去刻意追求热门。
五、常见技术性错误
21.过于匆忙,缺乏全面深思熟虑
黑龙江省每年留给考生填报志愿的有效时间都在7天以上,可是总有些考生自以为胸有成竹,急匆匆地填报。实践证明,最容易出差错尤其是低级错误的往往是这类考生。所以考生一定要深思熟虑,反复核对,最主要的是不要着急,尽量等到最后时刻再出手。
22.粗枝大叶,没有掌握填报步骤
实际上,报志愿不过五个步骤:完成自我定位,确定考生适合上哪一层次的大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以及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初步确定拟报专业的类别;筛选出符合上述要求的学校名单;根据拟报学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排出志愿学校的顺序以及专业顺序,决定是否服从调剂,建议可列出三套左右的学校、专业组合方案;综合各种信息,对拟报的学校和专业进行重点考察,最终决定如何填报。
23.忙中出错,没有考虑招生名额
学校的招生计划是刚性的,外省学校在黑龙江省的招生指标大多较少,有的专业甚至只招一名,所以拟报专业的招生数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参考依据。录取中可以发现总有些考生没有考虑这个因素,带来的后果可能是一落到底。
24.似是而非,没有搞清特殊要求
不少学校都对一些特殊专业报考有特殊要求,一般在招生计划中加以注明。如提前提录取、专业梯度差与批次差、志愿要求(例如有些特殊专业尤其是高收费专业只录取有志愿的考生)、录取方式(例如艺术类专业就有按术科和文化课录取两种方式)收费标准、体检标准、单科成绩限制等,但总有些考生不去仔细读这些注解,因此出现失误,在所难免。
25.前功尽弃,填报出现低级错误
比较常见的有代码填错、语种错误、看错学校、没看清男女生限制、往届生报应届生专业等,还有主校和分校混淆,有的连学校的性质也搞错了,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录取过程中上述情况时常出现。近两年发现有些考生想等到最后时刻再上网,却发现大家都是这个想法,结果网络几乎瘫痪,惊出一身冷汗。这个问题也不能忽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