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中常见的25个失误(2)
8.盲目攀比,报考目标锁定他人 中学生容易冲动,头脑一热就做出抉择。突出的表现就是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攀比、顾忌面子、哥们义气、追赶爱情等。例如盲目攀比,别人怎么报我就怎么报,或者我决不能比某某低,或者是讲
8.盲目攀比,报考目标锁定他人
中学生容易冲动,头脑一热就做出抉择。突出的表现就是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攀比、顾忌面子、哥们义气、追赶爱情等。例如盲目攀比,别人怎么报我就怎么报,或者我决不能比某某低,或者是讲究哥们义气,为了让同学走得更把握而让出自己的首选志愿,或者为了心仪的某位同学而紧随其后,笔者认为,为了这些因素改变事关自己一生的选择是不明智、不可取的‘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要以我为主,有自己的主张,绝不能放弃原则。
9.轻率决策,错失其他可用机会
每年在录取时都会出现考生因当时填了“不服从”调剂而后悔莫及的情况。志愿表上留下空白很可能就留下遗憾,后几个志愿虽然希望很小,也应该认真对待,真正录取时什么特殊情况却可能发生。在对待“是否服从调剂”这个问题上,不服从调剂而掉档与被录取到不想去的学校而不去报到是等价的,但学生在填志愿时和录取时的心态却往往大不一样。另外,填报了提前录取院校(专业)的考生,即使在提前录取时落选,也不影响其在以后的录取。
10.包办代替,父母意愿强加考生
在填报志愿前,家长最好与孩子以及老师一起分析考生的竞争实力和所处的层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了解孩子的志向及大体意愿,分析孩子的优势和特点,在对现有资料进行全面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建议。当家长的意愿和子女的选择有矛盾时,一定不能强迫子女按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最好耐心地同子女一起权衡利弊得失,通过共同分析讨论达成一致。
三、选择学校的失误
11.撞车扎堆,学校专业没有主从
选择专业和学校哪个更重要,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如何选择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关键要看考生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定位,而最忌讳的就是一味盯住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没有取舍。在填报志愿时,最好兼顾学校和专业,但要有主有从。至于每一个具体的考生如何确立自己的原则,我的建议是:高分考生,奔名校;次高分考生,奔特色;考分中上等的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一般成绩考生,奔专业;低分考生,选学校。
12.主次颠倒,三个志愿关系错位
常见的失误是双重风险(一、二志愿都有风险)、志愿混乱(几个志愿不是按降序排列)和虚报志愿。处理各志愿间的关系要注意攀高与稳妥兼顾。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以第一志愿进入大学,因此选择学校就应该稳妥一些;还有一个方案也可以考虑:第一志愿搏一下,担一定的风险,但同时第二志愿必须保险,同时第三志愿也能够承受。概括起来是“一准、二稳、三参考”。即第一志愿要选准,第二志愿必须稳妥、要能承接起全部风险,第三志愿仅可作为参考,几个志愿一定要拉开档次,有明显的分数差。由于大多数一表学校不会出现一志愿不满的情况,不会录取二志愿考生,另外很多学校对于第二志愿设置了分数级差,如果填报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就是志愿虚报———和没报一样。
13.浪费资源,没有虑掉分数泡沫
分析各学校的录取分数时,认为分数越高学校就越好,这是个误区。学校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主要是由招生数量和报考人数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录取线的高低除了学校的实力、品牌、学术声誉等主要内容外,还有一些人为效应造成的波动。志愿填报时滤掉学校综合实力之外的无关因素造成的分数膨胀,进入效费比较高的学校是基本要求。一般情况下,外省学校在黑龙江省招生名额远小于黑龙江省,而考生往往又希望考入外省,这种供求关系造成了部分外省学校的分数过高,如同股票一样是人为炒起来的,这一部分就是泡沫成份。学校所在地的地域优势也常被忽略,如即使水平一般,只要校名前冠以“北京”二字,分数就相当高;还有些招生量小、专业性很强和很热门的学校分数往往也较高,也是同样道理。
14.因小失大,先选地点后选学校(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