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的抉择:地域、专业与就业(3)
总之,志愿填报时,大学所在的地域固然重要,它在思想观念等方面对考生的影响是无形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看法是正确的,而恰恰是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束缚了考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选择学校时放弃了许多实力很强但往
总之,志愿填报时,大学所在的地域固然重要,它在思想观念等方面对考生的影响是无形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看法是正确的,而恰恰是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束缚了考生的思维,让他们在选择学校时放弃了许多实力很强但往往认为地域位置不太理想的学校。因此,在淡化了地域因素之后,相信考生的选择面无疑会更加广阔一些。选大学,考生们一定不要过于看重地域环境因素,更不要一味追求某某地方的学校。在地域上要遵循把眼光放眼全国,而不仅仅只停留在几个地方,更多的是根据大学的实力来选择,哪怕有的大学处地很偏僻,如果大学本身实力不凡,相信你照样能在这里的大学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人生的梦想和价值。
专业选择:
兴趣应成为考生考虑专业的首选
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各专业往年录取分数,不要总是报一类专业,要平衡分布一些。因为现在都是网上录取,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将尽最大可能和考生联系,但是录取的时间非常短,考生和家长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建议报考志愿时愿意服从专业调剂,增加录取的机会。
一般来说,我们赞同考生将自己最有兴趣并且有一定报考把握的专业放在第一志愿,因为第一志愿确实比较重要,注意在后续志愿中适当拉开梯度即可。一方面考虑自己的爱好兴趣,一方面参考往年专业录取分数,最终选择合适的报考顺序。我们建议选报自己最有兴趣并且较有把握被录取的一个专业志愿作为第一志愿,并注意拉开梯度。
填报专业志愿要拉开档次,形成合理的梯度。原则上第一专业的选择应该是 跳一跳,够得着的专业,即按自己平常的实力,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或者是高考临场发挥好,有希望录取的理想专业;第二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稳妥,一般是高考正常发挥就能被录取的专业;第三专业应该选择万一高考发挥欠佳的情况下可以兜底的专业。
考生录取后,对专业不满意怎么办?
据了解,许多高校在新生进校后都有再次的选拔考试,给新生提供了改变专业的机会;其次还有比较宽松的转专业管理办法:低年级本科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后,部分优秀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志趣和已具备的相应特长等申请转专业学习;再次,高校部分优秀本科生可以免试直接攻读本校或外校研究生。一部分可以攻读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还有一部分可以选择跨学科或学科方向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院校已经建立起了规范的转专业机制,每年都有很多同学的愿望得到满足,具体考核要求一般是看大一的成绩和表现。
对于转专业同学是否会产生降级问题,与高考一样,任何变化都是要有一定风险的,转专业的同学由于面对的情况都不相同,因此没有固定的形式,关键是由接收学院和你所在学院具体掌握。学生如果想转到某个专业,就向该学院提出申请,该学院主要根据大一的成绩以及学生的兴趣和专长来综合考查。以兰州大学为例,一般情况下,转出的学院和接收的学院同意,就可以转专业成功。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学校对转专业的限制比较少,但实际上提出转专业的同学人数每年并不多,而且还逐年减少,因为每个专业的设置发展前景都很广阔,同时和学校本科教育更注重打好基础有很大关系。
就业:
掌握一技之长应是考生进入高校深造的重点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好多人都说现在读大学等于就业缓刑四年,缓刑过后能找到工作还算有个交代,可是找不到工作呢?显而易见,现代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突出问题,不说本科生,研究生就业难的现象也并不鲜见。这几年每年高考的录取人数大致在650万人左右,全国每年相应也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还有许多毕业生没找到工作。从目前的就业情形来看,国家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也应该想办法创业或者就业,改变命运要靠自己,坐等天赐良机是不现实的。与此同时,既然知道毕业后就业难,上大学就不要想着混文凭,应该踏踏实实学点真本事,不要等找工作时才来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校期间就应静下心来,利用大学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人力资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一技之长,相信有真本事的人到哪里混口饭吃都会不难的。(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