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志愿填报 > 报考技巧 > 文章正文

填报志愿要明确思路 立足一生的发展

时间:2010-09-27 14: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全国高考填报志愿专家、享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哈师大附中特级教师郭建民凭借多年的丰富经验和研究,为考生填报志愿支招。    填报志愿首先要

  全国高考填报志愿专家、享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哈师大附中特级教师郭建民凭借多年的丰富经验和研究,为考生填报志愿支招。
  
  填报志愿首先要思路明确、清晰。这些天很多考生家长在咨询有关填报志愿的问题,其中很多学理科的女孩子想学财经,也有些学文科的考生想学医,这都属于思路不连贯的情况。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务必要保持连贯思路,同时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也就是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填报。先进理念,主要是指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看得远一些,填报志愿要和考生一生的发展规划紧密相连,这个非常重要。不仅要看能不能上大学,更要看上大学以后学习情况和考生一生的发展。

  在填报志愿时还要看得宽一些。填报志愿由很多因素构成,包括院校因素、专业因素、地理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就业因素等。例如,你选择什么地方上大学、所报志愿的就业情况如何、学校怎样收费等,这些都需要考虑。在这么多因素不能求全的情况下,什么因素放在第一位要作出正确抉择,而且考虑越宽越好。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填报志愿问题上出问题最多的就是单凭分数因素填报志愿。完全凭分报志愿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判断填报志愿对错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看它是不是有利于长远发展,这个非常重要。

  好志愿要满足两个条件

  填报志愿一定要考虑考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并与之相匹配。从考生的兴趣和潜能来选择专业,而不是根据专业热不热来选。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和强弱之分,适合就是最好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填报志愿求异不求同,现在填报志愿最大的特点是求同,忽略了考生的个性差异。

  在选择填报志愿时首先要考虑三个要素,一是考生的兴趣;二是适合考生发挥潜能;三是选择强势专业再加上实力比较强的学校。这些要素才能保证考生在未来竞争中不落在后边并有好的发展。一个好的志愿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我能够实现,不要像别人;第二、利于我的长远发展。

  几年前有一名高考生,这名女孩通常在班级排十多名,她性格非常文静、办事很稳妥,平时不太乐于与人交际。从考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出发,这个孩子比较适合学会计类的专业。当年按照她的高考分数来看,填报北京一些知名工科院校中的会计专业是非常有希望的。但这些名校中的会计专业实力并不强,我就建议她报考会计专业实力比较强的湖北的一所高校,因为这个学校的会计专业实力列在全国前四强。最后,学生顺利被这所高校的会计专业录取。四年之后,外交部到国内几所会计学学科很强的高校挑选专业人才,这个学生被顺利录用了。
  搜集信息越全越好

  在选择填报志愿前,把信息搜集得越全越好,搜集信息主要包括三个途径:第一、网上查询。第二、杂志查询。第三、书籍查询。此外,还可以向在校大学生咨询,向同专业人士咨询请教。

  勿按最低分报志愿

  填报志愿还要考虑群体心理特征。如果你看这个学校分数低,那么所有考生家长都能看见,你们得到的资源是一样的。因此,填报志愿时不能只考虑自己能不能上大学,更多是要由已知推未知,不只要考虑自己的想法,还要考虑别人的想法,特别是与自己同分以及比自己分数高的考生的想法。

  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部分考生和家长常以最低分报志愿是不科学的。第一估分可能会有失误;第二低分数段是最容易被退档的;第三要选学校选专业,所以不能按最低分报志愿。比较科学的填报志愿方法是,按院校平均分报,至少是在最低分和平均分之间取个差,在这个之间选。

  400多分考生也能报好志愿

  在郭老师带的一个班级中,有一名学生是从普通高中来借读的,这个学生数学特别不好,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强,而且反映特别快。根据这个学生的特点,在其高考那年选择填报高考志愿时,建议他最好不要学经济,因为数学不好,学经济会吃力。他考了440多分,到大学后学习的都是比较擅长的科目,在自己的努力下,学习成绩在校期间一直很优秀,最终考上当时北京广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论坛) ,后来又考取了北京大学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博士。郭老师说,在指导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立足考生一生的发展,这是填报志愿的魂,特别重要。(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