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5种途径读大学 自主招生人数或达1/3|||未来可5种途径读大(3)
取消“重点校、班” 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解读顾明远表示虽然纲要里明确表示要取消“重点班”、“重点校”。“但是由于长期的观念,老百姓心中对好学校的认定,不是一个命令就能取消的
取消“重点校、班”
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解读顾明远表示虽然纲要里明确表示要取消“重点班”、“重点校”。“但是由于长期的观念,老百姓心中对好学校的认定,不是一个命令就能取消的。”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弱化名校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
禁止竞赛与升学挂钩
政策“各种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解读禁止各种学科竞赛、特长评级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录取相挂钩:去年热议的“奥数风波”就是典型的学科竞赛与小升初挂钩的现象。张力解释,这一条并不是因为“奥数风波”才写上纲要,而是很早就有这样的规定,是政策的重申,这也说明落实的困难之大。
减负
不下升学指标
监测课业负担
政策“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提出减负政府要负责。山东发文要求周六、周日不能补课,成都也下了一系列的文件。他同时认为,下文还需要监管配合。否则就只会出现“明减暗增”的局面。
政府首先要加快招生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改革。加强学生平时的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中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过程、进步程度和各方面表现,然后作为招生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招生考试的一次性选拔;其次扩大社会就业门路。除了考试升学外,要让落榜者另有择业的途径,以减轻升学就业压力。另外再次加强检查监督,建立长效减负监督机制。其中,这次提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是一个创新点。
政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解读用课程改革推动减负。课程设置和学生负担有直接关系。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就包括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掉繁难偏旧的内容、减少课程门类、增加活动类课程等。但是由于先进的课程理念尚未很好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未能及时跟上,有的学科新旧课程不是替换而是叠加,体育、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开足开齐。总体上要合并学科,降低难度,进一步增强课程弹性。
[责任编辑:moninfu]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