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5种途径读大学 自主招生人数或达1/3|||未来可5种途径读大(2)
解读张力解释,这种探索是指不用每个科目都必须高考统考,“比如英语(论坛)进行水平考试,平时考了,高考就算成绩。”他认为这样的科目可以学习托福、雅思等考试方式,推行标准化的社会化考试,考生可以一年考多次
解读张力解释,这种探索是指不用每个科目都必须高考统考,“比如英语(论坛)进行水平考试,平时考了,高考就算成绩。”他认为这样的科目可以学习托福、雅思等考试方式,推行标准化的社会化考试,考生可以一年考多次,选择一次成绩,这样就可以分解学生的高考压力。
专科高职考试各省组织
政策“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平大学联考。”
解读张力说,目前高考是一份统一试卷,进行相同的考试。具体来说,实现国家组织本科阶段的考试,而把专科高职的考试下放到各省组织。在高职高专上,省级将有更多的权利,不仅组织入学考试,今后高职类学校设置的权利也将下放到省。
现在有16个省自主举行本科考试,但今后的方向是本科更趋向全国统一考试,有自主权的有可能调整。
择校
案例1:高价买学区房
北京的胡先生有个女儿即将在今年秋天入学读小学,他千方百计去买一套学区房,上世纪70年代的房子,40多平米左右,房价却高达150多万。为了支付高昂的买房费用,夫妻俩只能卖掉了原本在望京地区一套80多平米的新房,租房居住。
案例2:花34万培养特长生
去年,林女士的女儿终于如愿升入了北京市人大附中初中部,她算了下孩子6年来读的各种数学、音乐等培训班的费用,高达34万。“在我印象中,这6年来,每个周末我都在陪着孩子赶各种培训班。”
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
“进不来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这句来自电视剧的台词,表现了现阶段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声,同时也折射出了择校家庭的现实心态。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包括区域间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等一系列的政策,期望用推进教育均衡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
校级差距将减小
政策“切实缩小校级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解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纲要素质教育课题调研组组长顾明远表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无疑是解决择校问题最重要的办法。
张力解释,所谓教育均衡,从长远看要实现的是区域间的均衡,从近期看,十年的时间目标是做到县区域均衡。
中央教科所所长、规划纲要起草组成员袁振国分析,解决择校问题是特别指义务教育阶段。首先最主要是把普通学校都建好,减少学校之间的差异。其次要促进教师流动。
高中指标到校
政策“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
解读“择校压力也反应了考试压力。”顾明远表示,改变中考唯分数论的局面,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科学评价一个学生。另外,要积极探索“示范性高中指标到校“政策,通过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额下放到所有初中,使在任何初中上学的学生都有可能通过努力升入示范性高中。
辽宁盘锦市将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100%分配到每一所初中,并实行“阳光分班”,从办学条件、教师配备、学生入学三方面做到一视同仁,创造了20多年从未收过择校费的奇迹。目前,该办法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得到贯彻实施。(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