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高考物理之主观题解题的规范化要求
一.解题规范化的意义主观题是高考试题的主要部分,占60%,由实验题和计算论述题组成,重点考查物理的主干知识和学科内综合能力。卷面解题步骤及其规范化是考生必备的基本功。从历届高考阅卷情况看,丢三落四,叙述
一.解题规范化的意义
主观题是高考试题的主要部分,占60%,由实验题和计算论述题组成,重点考查物理的主干知识和学科内综合能力。卷面解题步骤及其规范化是考生必备的基本功。从历届高考阅卷情况看,丢三落四,叙述不完整;言不达意,表述不确切;公式拼凑,缺乏连贯性;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等不规范的解题是部分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实行网上阅卷后,对解题的规范和卷面的整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题规范化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并且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因此,狠抓解题规范化是非常必要的。
二.什么是解题规范化
所谓解题规范化,简单的讲就是解题要按一定的规格、格式进行,图文并茂,书写整洁,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层次分明,结论明确。历年高考物理试卷中的黑体字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就是一般性说明。物理教材中的例题是解题规范化的最佳蓝本;高考卷面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是解题规范化的量化依据。
解题规范化应包括:解题思路的规范,解题步骤的规范,书写表达的规范,说明讨论的规范。
三.学生在解题规范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历年高考阅卷情况和我校高三联考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规范表达,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乐观,造成会做的题不得分或丢分多的现象。如:
1.缺少图示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卷面上通篇都是公式和数字的罗列和堆砌。
2.符号使用混乱。不用题目给的字母,自己另用其他字母;同一物理量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物理量用同一符号表示。
3.只写变形公式,不写原始公式;不善于先化简方程而急于带入数据,步步计算,使解题过程繁琐,易错。
4.代入数据时不统一单位;算出结果不标明单位;不按题目要求的单位或有效数字解答等。
5.字母运算时,一些常量(重力加速度g,电子电量e,静电力常量k等)用数字10m/s2, 1.610-19替换等。
6.不对运算结果做必要的说明,如不指明功的正负,不说明矢量的方向等。
7.文字说明不用物理术语,用字母或符号来代替物理语言,如用、代替文字增加、减少;用>、<代替大于、小于;用∵、代替因为、所以;用(5m/s,8m/s]代替5m/s 《 v 8m/s等等。
四.解题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解题规范化不是抽象的,它由实实在在的诸多要素组成。依据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总结出解题规范化的一般模式,作为学生平时解题的参考。
1.明确研究对象(个体或系统)
2.依据题意画图分析
主要是画原理分析图、函数关系图(如UI图、v-t图等)和过程示意图(如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示意图,等效电路图,光路图等)。目的是有利于解题过程表达的简洁性和清晰性,更有助于分析题意,找出解题方法。画图时用2B铅笔或黑色签字笔均可,但要注意图像线条流畅,粗细均匀,清晰可辨。
3.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目的是展示物理问题发展的前因后果。文字说明的语言要简洁,明确,规范。主要有下列七个方面:
①说明研究对象。可采用对物体A,对A、B组成的系统等简洁明了的说法。
②指出物理过程和状态,包括其中的隐含条件或临界状态。如从AB,在t时刻等。
③假设所求的物理量或题中没有但解题却需要的中间变量。如设,令等熟知的说法,或各量如图所示(在原理图上标出各量)。
④说明解题依据。如据得,由几何知识知,由题意知等。
⑤写出解题过程中必要的关联词。如将代入,由得出等。
⑥对原因、结果的补充说明。如因为,所以,>,<,综上可知等。(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