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在儿童人格成长中的影响
【摘要】亲子关系是影响儿童人格成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分别从家庭环境、亲子间的依恋关系、父母的管教活动等几方面阐述了对儿童人格成
【摘要】亲子关系是影响儿童人格成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分别从家庭环境、亲子间的依恋关系、父母的管教活动等几方面阐述了对儿童人格成长的影响,说明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健康人格。
【关键字】亲子关系;人格成长;影响
在心理学中,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关系,具体包括父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往。它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持久性、不可选择性、不平等性、变化性等特点。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心身健康十分重要,特别对个体的人格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亲子关系直接影响个体的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兴趣理想等人格特征。
一、家庭是儿童人格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因为儿童人格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其最关键的几年是在家中度过的。早期儿童与父母的相互作用,亲子关系的性质对儿童以后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孩子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之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发生障碍或缺陷,也决定着社会化所可能达到的水平。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之核心部分或基本结构,是在学龄前即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大体上定型的。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亲子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早期亲子间依恋关系的性质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最早用动物代替人类进行的关于亲子联结的实验研究是从哈罗(H.F.Harlow)和他的合作者们开始的。哈罗的巧妙实验是将不同年龄的小恒河猴和它们的母亲分离开长短不同的一段时间,用两种模型作代理的或装扮的母亲来抚养小猴:一种是绒布缝制的猴形妈妈;另一种只是用光秃秃的铁丝网编成的猴妈妈。实验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时间里,小猴都偎依于绒布妈妈身边,而只有当寻找食物时,它才短暂地去铁丝网妈妈那儿。这表明在生理上对食物的需要和心理上的接触安慰是分离开的,而且这两种需要能从不同的物体上得到满足。所以亲子联结并非像哈罗做实验之前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仅仅取决于食物强化,而更多的是取决于由母亲的身体提供的接触安慰。也就是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感、抚慰感。
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也是如此。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没有母亲或她的代理人的喂养和照料,新生儿便无法生存下去。这就促使婴儿对母亲产生依恋。它通常在五六个月至九个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一岁半至两岁半达到高峰。如果不是孩子大脑或身体发育有缺陷或障碍,不出现依恋的原因便是亲子关系出问题,例如母亲或她的代理人并不爱孩子,很少接触孩子,不爱抚孩子,不跟孩子交流情感等。代理人更换频繁也使孩子无法产生依恋。从来没有过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只顾自己而对别人毫无感情的人,也可能成为缺乏安全感或对人过分猜疑而不信任人,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
埃里克森在他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尤其是在前三个阶段,家庭中亲子之间的互动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显示出了决定性的作用。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0~1岁)是儿童人格发展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在这一阶段中,母亲是最有影响的人。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儿童,会体验到世界的可靠和安宁,特别是发展了对母亲和周围人的信任,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基本信任感是由人生第一体验而获得的对自己和世界的普遍态度对别人的一种基本信赖,也是对一个人自己的一种基本信任感。对周围世界的这种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