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矫正学生的叛逆心理(2)
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
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之一。有些老师不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根本不与学生交流思想,共同探究,这容易激起学生叛逆心理。
另外,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也是导致心理叛逆一个因素。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叛逆心理对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转化。
孩子小时候的一些行为,导致了他们心里的不健康,致使孩子的自闭,对社会和世界的不相信,造成懦弱,胆怯,严重可能引起自杀。年幼时的小型偷窃,违背良心的话和事,甚至是面对了不给面对的事,或者过早见识了悲惨死亡,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青少年叛心理叛逆对策】
青少年时期有心理叛逆反心理很正常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任何建议都持抵触情绪,那首先要担心的是家长的沟通方式问题。青少年时期正是建立自身价值观的时期,家长应该首先明白没有哪一种价值标准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应该尊重孩子个人的价值取向,如果你觉得不对也没有必要强行灌输,因为这个时期已经不在是儿童期那样孩子对家长有一种崇拜意识,你应该尽可能的告诉孩子有哪些人持有哪些价值准则,这些人又处于怎样的环境,在告诉他你所持有观点,至于他应该怎么做那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由他自己解决。
如果你自己就表现出多元化的思维方式,那么孩子也能理解他应该对你的建议采取何种态度,而如果你是一种极端思维的表现方式那么你的潜台词就是:孩子,你别无选择。越是唯一的答案,孩子就越不会相信你,家长本身就该知道不是自己就是对的,自己没有权力强迫孩子。
在其他方面,也应该是让他自己选择自己的原则,而家长应该尽可能多的告诉他有哪些人在怎么做,而不是他应该怎么做。应该由他自己来权衡利弊。
叛逆心理对中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精神萎靡、学习被动、意志衰退、信念动摇、理想泯灭等。叛逆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病态心理犯罪心理转化。因此,在逐步消除叛逆心理方面,应采取以下对策:
观察孩子和自己的沟通方式。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越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也许,问题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从前都听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该听自己的。孩子不顺从,在他眼里,就成了叛逆。因此,身为父母的,有时必须谦卑,放弃自己执着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保持冷静。孩子叛逆,成人一定会不满,因此,会为自己的权力斗争,用声音来压倒他。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也等孩子冷静,才进行沟通。孩子叛逆,言语和行为会有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人成熟,应该要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如问周围有同龄孩子的朋友,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或听讲座,找辅导员协助,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的办法失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开放自我,了解孩子。家长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通常会即刻禁止。其实,最好能试着了解情况。例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孩子当然就不需要叛逆了。
改变教育方法。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例如,小时候只有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