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考生心理问题的“爆发”期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考分也陆续公布了,接下来考生更关注的是录取命运从考试结束到录取工作结束这段时间,往往是许多考生心理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考分也陆续公布了,接下来考生更关注的是录取命运从考试结束到录取工作结束这段时间,往往是许多考生心理问题的爆发期。家长、学校、教师及社会,都应密切关注考生考后的心理健康。
高考前考生处于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心理状态还是可控的。
高考一结束,考生卸掉了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反倒容易失控。每个考生又由于考试成绩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差异:考得不理想的自责、愧疚,恨自己平时不努力,觉得对不起老师、家长;考得好的也容易放纵,成天上网、游泳、唱歌、聚会,过度地宣泄情绪,造成不良后果。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是考前的紧张所无法比拟的。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尽管它相对来说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但它的结果绝不可能是全赢。且不说很大一部分考生会因考分不理想被淘汰出局,就算分数上线了,最后录取结果也不一定如愿以偿。因此,许多考生会产生失落感、不称心,进而抑郁、自卑、自闭,个别的甚至会有行动反常。对此必须进行疏导,不可掉以轻心。
考生原所在学校对考生心理的后续疏导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知道:考生在高考中和考试后的表现,也是学校素质教育成败的体现。因此老师要密切关注考生,通过电话热线、短信或家访等各种有效的方式,做好考后的心理辅导工作,告诉考生放松绝不是放纵,火山爆发式的压力释放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每一位考生的家长,更要关心自己孩子考后的心理问题。一些家长在考前有话不敢说,怕影响孩子发挥。考完之后,如果孩子考分不理想,家庭气氛就不和谐了。这是影响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家长是带领孩子走出考后心理危机的第一责任人,要冷静地面对孩子的高考失利,引导孩子坦然面对失败,积极鼓励,让孩子重新建立起信心,调节好心理状态。家长还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考后生活,多安排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
缓解考后心理压力,考生的自我调节更加重要。考生首先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客观地看待成败得失,积极面对高考后的人生,仔细填志愿选学校,做出最适合自己学业发展的决定。其实,高考仅仅是一次选择的机会,不是成功的惟一途径,这样的竞争和选择在一生中要经历许多回。此外,试题也有很大的偶然性,有些考生优势得不到发挥也是正常的。有一首歌唱得好:阳光总在风雨后。年轻人如果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