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骗局案例回放
近期,市民谈论最多的话题是高考,今年的高考已经进入报志愿阶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其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进行诈骗,市公安局
近期,市民谈论最多的话题是高考,今年的高考已经进入报志愿阶段,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其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进行诈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根据往年和周边地区发生的高考诈骗案例,特别提醒广大高考家庭和考生,在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要提高警惕,谨防高考诈骗行为。
案例回放:
案例一:2006年8月5日,我市高考落榜生刘某报案,被两名诈骗分子以给其办理到某名牌大学入学就读为幌子,骗取人民币8万元。
案例二:2005年6月份,淄博市李某通过老乡陈某认识一名自称汪成建的男子,8月10日,汪成建以可以让其高考落榜的女儿到某财经学院上学为借口,骗取李某现金20000元,后又骗其往建设银行汪成建4367422169965167952的卡上打入7200元。
案例分析:
从近几年全国破获的高考诈骗案件来看,不法分子的主要手段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类:
手段一:通过手机短消息或网络聊天,向考生或家长发送出售高考试题,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
手段二:谎称自己是院校招生代理或高校招生人员,与高校领导和招办人员有特殊关系,吹嘘自己可以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索取指标费。
手段三: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诈骗。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自主招生是有严格条件的,今年我国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只有几十所,绝不可能像招生骗子所说的,只要花钱就能搞到自主招生指标。
手段四: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蒙骗考生。
手段五: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帐号内。对于自己没有报考的院校,一定要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进行鉴别真假。
广大考生和家长要认真了解高校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程序,增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碰到利用高考招生进行诈骗的,要保持冷静,并及时报警。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