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示考生家长需堤防五大高招骗局
昨日,市公安局文保分局通报该局近年破获的若干非法中介招生诈骗案件情况。并预警:高招即将开始,考生、家长谨防招生诈骗活动。 文
昨日,市公安局文保分局通报该局近年破获的若干非法中介招生诈骗案件情况。并预警:高招即将开始,考生、家长谨防招生诈骗活动。
文保警方介绍,从近几年侦破的招生诈骗案件来看,大概可以归为5类:
◆一是社会
闲杂人员伪造高校的公函、印章、录取通知书行骗。
事实上,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只有省招办与相关高校联系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网上录取,那些所谓院校招生人员到市、县活动组织生源,多是行骗。
◆二是混淆各种不同招生类型行骗。不法分子混淆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不同招生类型欺骗考生和家长,而实际上,不同的招生类别其入学条件也是不一样的。不可能花了大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可以上名牌大学。
◆三是打着自主招生、点招等幌子,声称只要花钱便可搞到指标招生。实际上,正规的自主招生是学校针对特殊才能学生进行的招生,考生首先要在高考前通过学校的组织测试,测试合格后还必须参加高考。所以自主招生绝对不是如招生骗子所说: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自主招生的指标。
◆四是吹嘘自己神通广大,只要愿出定向费便可以搞到定向招生计划、内部指标。招生计划必须由省级招办公布执行,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或计划外指标;近几年教育部对定向招生加强了管理力度,从2005年开始明确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一般不再安排此类名额,中介机构不得参与高等学校的录取,高校及定向就业单位任何时候不得以任何理由向考生收取国家政策规定以外的费用。
◆五是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或工作人员诈骗。如不法分子吹嘘可以拿到内部指标,甚至冒充高校招生人员,说计划外指标可以加分录取,要求考生家长事先预付定金以便用计划外指标降分录取,所谓的定金多则几万,少则几千。事实上,教育部对学校的招生规模包括预留计划的比例和使用范围都是有规定的。
文保分局提醒考生和家长,陷入招生骗局的受害者一般对招生政策和招生常识不甚了解,且自身也抱有一种不端正的心态,希望通过投机取巧获得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很多时候,招生诈骗案件案发后,多数受害学生家长出于颜面等方面的考虑拒不报案,给办案民警受案办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不利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法律制裁。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