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北京卷探究性问题增加(2)(3)
首先看第一个,亚硫酸氢根,写出来一个方程式之后,我们只能描绘出来怎么移动就可以。 看阴极,生成氢气了,氢气怎么生成?是不是氢离子得电子变成氢气,浓度就会降低,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物会怎么移动?是不是亚
首先看第一个,亚硫酸氢根,写出来一个方程式之后,我们只能描绘出来怎么移动就可以。
看阴极,生成氢气了,氢气怎么生成?是不是氢离子得电子变成氢气,浓度就会降低,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物会怎么移动?是不是亚硫酸根变多?我们看有一个离子穿过来了,刚才亚硫酸根积累下来了,Na又过来了,Na又结合成亚硫酸钠。
所以我告诉大家答题模板大概怎么写,先写一个方程式,谁发生了什么反应,平衡怎么移动的,故怎么样,就可以得分了,我相信这道题对于上我们课的同学一点都不难。
25题就全部结束了,它考察的是二氧化硫、吸收、处理,包括亚硫酸氢根和亚硫酸钠的问题,其实还是深究化学原理的问题,就是原理综合题,而且2013年、2014年这一块原理题也不会太低。
看这道题,用氯气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我们看一下,这个断键的吸热。接下来第一问,水的电子式是什么?这个略了不讲了。
它问一下热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意这个,但是这道题给得比较人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所以第一个题就写完了,这个难度不是很大。
我其实给大家强调过一些问题,就是热化学方程式写不写条件?写放热、放电、雷劈是不用写,其实热化学方程式,我不关心它怎么来的,具体条件是什么。这个以后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难度也不大,是白送分的,就这第三问有点难。
第三问很多人一看就懵了,这两个键断裂了,相差是多少?谁强谁弱?后面有人是蒙的。蒙,在高考当中这个是下策,所以这种问题还是有一定解法的。大家如果正在看我的视频,先拿笔记8句话。
如果各位考生在看视频的话,请拿笔记4句话,“断键吸热,长键放热,自左向右,代数加合。”这句话什么意思?如果是长键的就放热,断键就吸热。我们照着这个反应,我们写一下这个,我们不知道的是氢氯键不知道,这道题考得比较新意,热化学这块北京首次做得不按套路出题。
首先不知道的,设H—O键能为xkJ,H—CL为y,利用刚才的口诀,所以加4y,其实一般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给的数据是496,不是这个498,其实用什么都可以,这个成了氯氯键,变成143,到这儿很关键,水,水可能有的同学不知道有几条键,水有几条氢氧键,这有两个水,是有四条氢氧键,如果不是4的话,这个题也没法算。
这个成了4条氢氧键,这儿有一个4y,这儿有一个4x,我们也知道y减去x等于多少了,y减x是什么?大家知道是题目妈一问吗?断开这个能量相差,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所以你通过可以解得,x-y=31.9了。
那么这是你具体计算出来的数目,怎么算不用我讲了,但是下面这个问题,这两个谁强谁弱,如果我设氢氧为x,氢氯为y,哪个大?所以x比y大,所以氢氧比较稳定,这道题就解决了。记住我的口诀,这道题就解决了,举的例题是氢气和氧气变成水的。
第二个,对于反应A,下列四种投料比分别1:1、2:1、4:1、6:1,这道题是干什么呢?它引入一个参数,叫投料比,2010年四川卷可以看看题目,有一个Z的参数,Z的参数就是投料比,这道题比较新颖,至少在北京很少见到。
其实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我们一般学的都是什么温度、压强,但是其实对于一个特定的反应物,我们因为有带动效应,所以经常有反应物、投料比等关系,这个也是化学平衡要求的内容,但是这个考点并不是我们平常训练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同学看到题就崩溃了,但实际上在我们课上投料比我们把它命名为带动效应。
我打个比方,大家都吃过驴肉火烧,驴肉和火烧相互带动,这叫相互带动。我问大家这四个投料比,你怎么理解这四个投料比才是关键,怎么理解?有哪个东西最多?有一个物质最多,氯化氢应该是越来越多的。那么氯化氢的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我们可以看到,横坐标是温度,OK,纵坐标是转化率,而这有几条平行线,这个线是不同的比率之下,这个可以接受吗?氧气越多,氯化氢转化得越充分,打个比方是火烧越多,驴肉卖得越多,这就是传说中的带动效应。(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