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名师点评高三“省质检”并对下一阶段复习提出建议(2)
试卷除了体现应有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公平性以外,还体现以下特点:1.所选语料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如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E篇,分别是有关人类和平和全球能源分布及利用的问题;2.所选话题符合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
试卷除了体现应有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公平性以外,还体现以下特点:1.所选语料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如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E篇,分别是有关人类和平和全球能源分布及利用的问题;2.所选话题符合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如听力部分和阅读理解D篇,均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3.注重学科文化渗透,如阅读理解A篇,是有关国外母亲企业家的角色定位,而短文填词则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渗透;4.适度体现开放性,如书面表达以看图提示的方式,进行有选择性的写作,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适度的开放性;文学作品“鹅妈妈的故事”给试卷增色不少;5.试卷卷面活跃,图文并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体现出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文科合综】
历史:突出新史观的应用
点评人:长乐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李振宇
文综试卷历史试题,力图求新求活。主要有三大特点:
首先,命题素材丰富多样,除了文字材料外,还有表格、地图、书报图片等。如第16题的地图、第18题的表格、第21题的图片、第23题的目录、第24题的柱状(饼状)图。
其次,注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两项能力。试题注重考查学科基本方法,如第18、24题等考查比较方法;第14、16、17题考查分析方法;第38题(4)要求据材料说明社会思潮与卫生状况之间的关系,考查论证法的应用。
试题突出新史观的应用,文明史观贯穿全卷,成为历史试题的灵魂。如第17题“晚清时期福建经济变化”、第18题“晚清时期西学传播”、第23题“全球化”等试题体现全球史观与文明史观等。第38题比较全面体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内在关系。
第三,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引导考生了解国情、关注民生、培养公民意识等。如第21题“中日关系”、第22题“罗斯福新政”、第24题“中共重心转向农村”、第38题“5—19世纪欧洲的卫生状况”都不同程度地联系到当前社会现实,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思想政治:扣紧“十二五规划”,选热点命题
点评人:漳州一中教研室主任,魏朝晖
文综思想政治试题,重视基础主干知识,强调学科能力、素养的考查。
首先,试题主题鲜明,扣紧“十二五规划”的主旨。试卷通篇没有出现“十二五规划”字眼,却围绕“十二五规划”选取热点素材命题。如26题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对策,39题(1)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提高文化创新能力,28、29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都涉及富民,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其次,试题以能力立意。如35题漫画《推磨》、36题“幸福感与月收入关系曲线图”、39题“高速铁路客运与高速公路客运、航空客运时间效率比较图”都较好地考核了学生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的能力。
第三,试题人文性强,关注优秀民族文化成果,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考查。如33题用《唐山大地震》电影创设情境突出人性和亲情这一主线;34题用福建本土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为情景,展现客家风俗文化。
地理:关注社会时事热点
点评人:福州三中金山校区省学科带头人,陈德彭
文综地理试题,呈现四大特点:首先,试题难度适中,地理性强。从全卷看,自然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知识比例恰当。图像包括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景观图联系图,多数图像进行了多种地理要素的叠加。
其次,生活性、时代性强。题目关注到社会的热点、联系时事,如“中西部开发”、“碳排放”、“高铁建设”“洪涝灾害及、其影响”、“资源的利用”等。、第三,凸主干,凸显能出力。重点立足于地理主干知识,运用地理方法分析和评价地理现象、地理问题。大部分试题的解答需要动用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注重综合分析、演绎、推理、比较等思维方法的考查。(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