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报考政策 > 文章正文

专家观点:大学不能靠“忽悠”抢生源

时间:2011-08-30 13:37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7月1日,复旦大学招办网站发布声明称,在招生过程中有人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称复旦取消了之前与考生签订的预录取协议,以此影响考生修改志愿。  复旦声明中所说的“招生欺诈”,让人们见识了当前招生中的乱

  7月1日,复旦大学招办网站发布声明称,在招生过程中有人冒充复旦老师致电考生,称复旦取消了之前与考生签订的预录取协议,以此影响考生修改志愿。

  复旦声明中所说的“招生欺诈”,让人们见识了当前招生中的乱象。但是,复旦在指责其他学校“搞鬼”欺诈,并表示要追究法律责任时,却忘了一点,复旦在招生宣传过程中与考生签署的预录取协议,也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在招生宣传过程中,根据考生的考分、排名,鼓励考生报考本校,是无可厚非的,但却不能轻易做出承诺,更不能称之为“预录取”。可是,使用“预录取”手段来吸引考生报考,已成为近年来不少高校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操作方式也频频出问题,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就曾上演“承诺录取”变为“大忽悠”的故事,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其实,承诺“预录取”也好,搅黄“预录取”也罢,这些出现在当前高校招生中的各种招生手段,都是计划录取体制之下的“抢生源”变异。高校要抢生源,应该光明正大,用自己的教育质量、教育服务抢生源。□熊丙奇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