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技大教授谈南科大改革:应实施全面教育(图)
南科大改革:能走多远走多远 【访谈对象】 丁学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著有《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一书。 【访谈动机】 2010年3月下旬,南方科技大学第一批自主招收的学生将开始正式上课。 南
南科大改革:能走多远走多远
【访谈对象】
丁学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著有《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一书。
【访谈动机】
2010年3月下旬,南方科技大学第一批自主招收的学生将开始正式上课。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艰难决定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教授办学,就是怀有一个短时间内建成一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理想。而这个理想也同样存在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的脑海中。这个与南科大相隔不到100公里的学校仅仅用了20年时间便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也因而成为南科大创建的模板之一。
那么,在丁学良眼中,香港科技大学究竟有哪些值得与南科大分享的经验?他又如何看待南科大自身的发展,以及它对于整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意义呢?
【先驱语录】
★中国并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让人才自由发挥的体制。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深圳本身就是中国改革的试验地,在这块实验地办这样一所实验性的大学,也对得起中国改革30年的漫长历程。
★南科大如果能在中国大陆的大体制下,开创一条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路的话,对大陆其他高校一定会产生非常正面的刺激作用和借鉴意义。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郭一娜 实习记者 韩琨 发自北京
“行政化”对中国教育是一种讽刺
《国际先驱导报》:有媒体报道说,朱清时校长亲自邀请您到南科大授课?
丁学良:其实还不是授课。此前,我们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进行过好几次交流。朱校长说他很关注我对中国国内大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些言论,我也很关注他对办南方科技大学的一些设想。经过几次非正式的讨论后,他就邀请我能不能为南方科大编写人文社科方面的教学纲要,引进国外的一些优秀的做法。这个工作既需要国际视野,也要照顾到中国高教的实际情况。
Q:据说南科大选校长时,您还参与并提出建议?
A:南科大选校长时,我刚好在深圳参加一个研讨会。他们就问我,香港科技大学以前选校长是怎么选法?
南科大在选校长上,确实花了很大功夫。我建议他们,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在这位校长之上设置太多的衙门和官僚机构,不能把校长的手脚都束缚住了,否则校长就无法干事,再伟大的想法也给管死掉了。这种事情在中国太多了。
Q:您说校长头上不能有太多衙门,这和目前的“去行政化”的趋势其实是一致的。
A:去行政化是非常基本的一点。其实是中国自己把路给走偏了,所以才要“去”。高等教育一开始时就不应该有行政化。如果说中国的大学只有去行政化才能办得更好的话,有点像说“中国的长跑短跑运动员应该把腿上大石头给扔掉”,太具有讽刺意味。本来让人家跑起来就是让之轻装上阵,在腿上绑大石头干嘛?
近些年,我一直都在讲中国要办一流大学,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发展。我在全国至少40所比较好的大学做过类似演讲。这一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重点大学的部级、副部级的校长。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很优秀、很有抱负的。他们很想做点事情,但是能做的很少,就是因为头上有太多机构管着他们。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中国并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让人才自由发挥的体制。
南科大可千万不要重复这样的历史。如果那样,将是很遗憾的事。一所新大学正是因为它没有负担,才更适合做这种改革的实验。
Q:此前朱校长在没有招生权的情况下就开始自主招生。您对此也很关注吧?
A:拍下这个板来可不容易。有点破釜沉舟、有进无退的意味。既然生都招了,还能再左顾右盼吗?
同时我认为,第一届招进来的这40多位青年学生本人及他们的家长,也已经很了不起了。敢于拿自己的学业、前途同中国高等教育的事业同舟共济。从某种意义上来来讲,这是一次高风险的投资。所以,我讲南科大只能办好不能办次,更别说办垮。这一点朱校长和我们几个人都是有百分之百的共识的。要对学生的人生负责。(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